快訊

1條魚換1棟房!「世界冠軍紅龍魚」拍賣會售出 7位數天價曝光網全嚇傻

終於等到!亞東醫院陳芸團隊完成台灣首例活體小腸移植

腸衰竭治療最後一塊拼圖 活體小腸移植7大QA

法國藉反恐擴張 非洲民怨四起

法國總統馬克宏曾宣示希望擺脫「法蘭西非洲」的舊秩序,另一方面卻依然維持法國藉著協助非洲國家反恐,發揮影響力。(網路截圖)
法國總統馬克宏曾宣示希望擺脫「法蘭西非洲」的舊秩序,另一方面卻依然維持法國藉著協助非洲國家反恐,發揮影響力。(網路截圖)

法國捲入反恐代價不菲?儘管該國已宣稱放棄對非洲殖民,但因與非洲在軍政關係連結緊密,法國更透過反恐行動來擴大影響力。但因為反恐行動常常誤傷平民,更被指控是「假藉反恐之名,行掠奪非洲之實」,也導致非洲地區長年都有濃厚的「反法情緒」。

長期盤據非洲資源

英國The New European》報導,雖然法國已放棄對非洲的殖民,但在非洲事務負責人的領導下,卻形成了模糊的軍政商關係網與親法政權,被稱作「法蘭西非洲(Françafrique)」,藉此形容法國與非洲暗中的政經、軍事祕密活動,亦常被比喻為「地下共和國」,法國更因此有了「縱容獨裁者」的惡名。

如象牙海岸(科特迪瓦)就是法國殖民主義代表性的國家,即便1960年獨立後,象牙海岸暗中仍然被法國主導。法國公司不僅佔有橡膠、可可和木材等自然資源,在經濟、工業方面,法國亦掌握金融市場、石化、水利、電力等產業皆被法國掌握。

法國長年藉著協助非洲國家反恐(非洲國家認定的伊斯蘭叛亂分子),在尼日到馬利等國家發揮影響力。牛津大學國際關係研究員科恩表示,法國仍是許多非洲總統的「特權夥伴」,軍情、政經的合作使許多舊體制得以維繫。如法國自2013年以來,就表示「要駐軍協助馬利,打擊當地的激進組織」。

無人機炸死19位平民

雖然在法國反恐行動中,曾擊斃恐怖主義的基地組織領導人與伊斯蘭國前領導人薩赫拉維,但法國士兵在非洲的行為卻也常引發爭議,如自2014年以來,就有兒童或平民遭到法國士兵槍殺,更傳出法國士兵強暴兒童的事件。

根據法國在馬利的代理人戰爭研究報告指出,法國2021年在馬利的無人機空襲已造成19位平民死亡。該空襲屬於巴爾赫內行動的一環,雖然法國聲明空襲目標是「恐怖分子營地」,但目擊者告訴調查人員該處正在舉行一場婚禮。

非洲中部國家查德前總統伊特諾曾呼籲,「停止將自己的國家當作法國後院」;摩洛哥工民黨成員哈里夫則指出,法國因反恐行動擁有許多軍事基地,正在假藉反恐主義之名,掠奪非洲國家的自然資源,更進一步暗殺、逮捕過布吉納法索、科特迪瓦兩國的領導人。

撒哈拉反法情熾烈

過往,美國等西方盟國在「反恐行動」中,常將一般社交場所與恐怖組織基地混淆,卻在屠殺結束後一一卸責。

荷蘭萊頓大學研究者依里薩指出,撒哈拉地區國家長期存在著「反法情緒」。他說,主要是因為「法國支持民眾厭惡的政權」、「長期軍事干預,但反恐戰爭成效差」與「軍事統治無法有效打擊聖戰份子」。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法國 非洲 反恐

延伸閱讀

世足賽/世界盃9大魔咒 法國、阿根廷要小心!

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 要求俄對烏克蘭戰爭賠償

溫班亞瑪領軍大勝波士尼亞 法國搶下世界盃門票

什麼叫做正統軍靴?這就是!PALLADIUM聯手法國外籍兵團打造限定鞋

相關新聞

厄多安連任土總統 國內挑戰仍多

土耳其廿八日舉行總統大選第二輪決選,現任總統厄多安以約百分之五十二得票率,擊敗獲得約百分之四十八選票的在野對手基里達歐魯...

防共軍 日辦大規模實彈演習

陸上自衛隊廿七日在靜岡縣御殿場市「東富士演習場」,舉行日本國內最大規模的實彈射擊訓練「富士綜合火力演習」(綜火演),循例...

日本長野兩警察來不及下車便遇害 公安:嫌犯合法擁槍

日本長野發生駭人的殺人案,31歲的議長長子青木正憲持刀與獵槍殺害4人,目擊者說,嫌犯朝警車開兩槍,兩名員警還來不及下車就...

陸駭客攻關島通訊 恐意在台灣

美國微軟和情報共享組織「五眼聯盟」成員國廿四日示警,中國大陸駭客鎖定攻擊關島和美國其他地方的關鍵通訊設施,憂心這波攻擊會...

日本長野槍擊殺警案釀3死1傷 凶嫌躲民宅與警持續僵持

日本長野縣中野市內今天傍晚發生一起男子持獵槍槍擊事件,造成2員警和1女子死亡。行凶男子逃離事發現場後躲入民宅,目前仍然與...

美中關係「解凍」? 雙邊會晤日增

經過接連幾個月的口水戰,美中關係步入新的階段,這可能決定這兩個大國能否恢復今年早些時候因為一個中國氣球而脫軌的高層交流。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