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蕭茲訪華前 德工商界領袖稱「德國不能沒有中國」

德國總理蕭茲將於11月4日訪問大陸,德國工商總會(DIHK)主席接受德國媒體訪問時說,「德國無法與中國脫鉤,沒有中國,德國會變得更窮」。
觀察者網報導,德國工商總會主席萬斯勒本(Martin Wansleben)10月30日接受德意志電視台採訪。談到中德關係時,萬斯勒本表示,德國、歐洲乃至世界在很多方面都依賴中國,以解決氣候變化、糧食安全等緊迫的問題。「沒有中國,我們永遠無法真正解決這些問題」。
萬斯勒本進一步表示,在德國經濟界看來,中國議題至少牽涉5個方面:政治問題上,經濟界無權插手;在經濟問題上,對華關係涉及供應鏈多樣化;在全球性問題上,世界「迫切需要中國」…
「這意味著我們不能脫鉤,我們需要與中國打交道」,萬斯勒本表示,這就是為什麼德國商界很高興能看到總理承受住壓力、做出不是所有人都歡迎的決定。他補充說,總理蕭茲率團訪華,將是「對世界上最重要的國家之一的首次訪問」,與中方對話至關重要。
萬斯勒本說,中國是德國企業界最重要的銷售市場之一、最重要的原材料供應商之一,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創新市場之一,「這意味著我們絕不能忽視中國」。
萬斯勒本表示,德國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俄烏衝突導致的能源危機正在損害損害德國的競爭力。「每一個人都應清楚一點:不與中國脫鉤,不會導致我們國家失去繁榮」。他表示,事實是,如果沒有中國,德國經濟將更加困難;沒有中國,德國將變得更加貧窮。
彭博報導,蕭茲將率領一個高級商業領袖代表團訪問中國,其中包括阿迪達斯、德意志銀行、西門子、BioNTech(BNT)、大眾汽車等德企的首席執行官(CEO)。
觀察者網報導稱,在對華政策上,本屆德國聯邦政府存在分歧,總理府堅持對華合作,但經濟部和外交部(部長均為綠黨)不斷鼓吹減少「對華依賴」。不過,當地時間11月1日,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表示,目前,德國政府正在改變對華政策,但同時補充說,德國不能在全球化的世界與中國脫鉤。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