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又是「新冠冬季」?美歐Omicron新型亞種病毒頻現

日經新聞報導,美國、英國及其他國家不斷出現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的新型亞種病毒,隨著北半球進入冬季,可能再度掀起一波感染潮,但由於各國都縮減篩檢量能,將更難看清這些病毒的蔓延全貌。
在Omicron近一年前在南非現蹤後,已蔓延全球,且出現好幾種亞種病毒,最常見的原本是BA.5,但如今正逐漸被BA.4.6(BA.4病毒株的亞種病毒)取代。
美國疾病防治中心的估算顯示,在8月中時,美國新增的新冠確診病例近90%都是BA.5,但到上周六(15日)止,這個比率已降至約68%。
同時,源於BA.4的新增病例數約占12%,是8月13日止當周的兩倍。另一方面,BA.5亞種病毒也陸續出現BQ.1、BQ.1.1的病毒株,共占美國近來新增病例的近6%,另一種病毒株BF.7也占了約5%。
美國貝勒醫學院(BCM)的國家熱帶醫學院院長Peter Hotez指出,多國鬆綁口罩限制令、加上民眾行為改變,可能促成近來歐洲的新冠確診病例增加,若美國也出現類似情況,「那麼進入11月時,病例也將增加,之後BQ.1.1可能掀起感染潮」。
英國衛生安全局的數據顯示,在英格蘭,和BQ.1、BQ.1.1病毒株同源的BE.1.1,引發的病例數截至9月25日已占18%,當地BF.7和BA.4.6病例約占7%,可追溯到BA.2.75病毒株的病例則約占5%。換句話說,BA.5約占整體感染數的40%,BE.1.1的傳播速度更比BA.5快約30%。
這些亞種病毒珠也已在好幾個歐洲和亞洲國家出現。例如新加坡等地已紀錄出現結合兩種亞種病毒基因物質的XBB病毒株。目前多國的主流病毒株因國家而異。
這些新的病毒株據信擁有更能逃脫免疫防衛的特性,瑞典卡羅琳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中國大陸北京大學以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都顯示,BA.4.6、BQ.1.1、BA.2.75.2都有降低疫苗與感染抗體效力的類似突變。
不過,專家大多預期這些新的病毒株不會大幅提高重症風險,針對Omicron的新冠疫苗加強劑也能提供特定水準的保護力,但新的病毒株不斷出現,各界根本防不勝防。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