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油管漏氣誰的錯? 西方、俄國陷口水戰

歐洲能源會因北溪油管斷氣陷入危機?北溪油管27日被發現出現漏氣,歐美國家都認為這是「有人」故意的,但並未直接指名道姓俄羅斯,而俄羅斯極力否認。有專家認為,此次漏氣是在丹麥領海外,且負責管理的公司是由俄羅斯與瑞士負責,兩者並非北約會員國,北約若要出兵懲戒的正當性不高。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也開始與丹麥討論北約協防基礎建設的問題,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則表示會繼續協助加強歐洲的能源安全。目前北溪1號、2號油管都停止運行,2號是因為俄烏開戰後德國決定停止,1號是俄羅斯以維修為由停止運作,但1號油管內部仍有填充油氣。
無人承認是嫌犯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針對27日發生的北溪油管1號漏氣,歐盟、美國與北約都發表聲明,認為此次漏氣極可能是「人為破壞」造成,不過他們並沒有指名道姓說是俄羅斯所為,俄羅斯政府發言人佩斯科夫也說,這樣的指控(人為破壞)很愚笨,俄羅斯也相當關注此次漏氣。
但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說,若此次漏氣真的是人為造成,必須要給指使的國家「最強力的回擊」;歐洲目前能源最大的供應國挪威近日也決定將派遣海軍保護重要的離岸油氣基礎設施。挪威首相斯特勒強調,若挪威受到攻擊,將會與盟友聯合行動。
北約難出兵處理
美國《佛羅里達公廣電台》提到,追蹤此議題的知名記者施密茨分析,北溪1號油管遭破壞的位置是在丹麥領海外,負責北溪油管營運的公司是俄羅斯與瑞士持有,兩國並非北約會員國,因此北約若要以集體行動因應這次漏氣的正當性不高。
另外他也說,北溪1號油管的蘊氣量約占德國一年甲烷排放10%,未來科學家要觀察如此漏氣對於周圍海洋生態與溫室效應的影響,畢竟相同份量的甲烷比起二氧化碳,溫室效應的作用是25倍,對於人類因應氣候變遷也是很大的挫折。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