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郵:避免開戰 美國支持台灣須取得艱難平衡

蔡英文總統今年8月3日在總統府與裴洛西一行會面。(美聯社)
蔡英文總統今年8月3日在總統府與裴洛西一行會面。(美聯社)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中國對台灣加強軍事威嚇、威脅區域安全;而美方又即將審議支持台灣的「台灣政策法」。「華盛頓郵報」指出,為免激起衝突,美國須取得艱難平衡。

裴洛西(Nancy Pelosi)本月初訪問台灣,以展現對台灣民主的支持。這趟行程激怒中共當局,此後在台灣周邊實施連串軍演,還對台演練一場海上封鎖,部分人士稱為第4次台海危機。

美國「華盛頓郵報」編輯委員會撰文表示,中國與鄰近民主國家間的緊張顯然正在升溫,不只和台灣,與日本和韓國也是;而美國的一中政策同樣面臨愈來愈大的壓力。換句話說,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崛起等新現實,加上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公然採取戰狼姿態,有必要調整做法來因應。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近來曾3度明確承諾美國會以軍事保衛台灣,但他的幕僚其後又強調,這並不代表任何基本上的新政策。正由於美國對台灣有必要採取如拜登言論的更多「戰略清晰」,而更少像一個中國政策這樣的「戰略模糊」,因此美國聯邦參議員梅南德茲(Bob Menendez)與葛蘭姆(LindseyGraham)提出「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參院外交委員預計9月14日開始進行討論。

「華盛頓郵報」指出,這是1979年美國制定「臺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以來最重要的相關立法行動。實質而言,法案的關鍵條文是提供台灣45億美元(約新台幣1350億元)軍事援助,以及有別於台灣關係法較為模糊的措辭,允許將美國政府預算用於「有益於威懾人民解放軍攻擊行動的武器」。

至於象徵意義部分,台灣政策法開拓更多新疆域,包括正式賦予台灣「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以外重要盟邦」地位,以及將位於華府的實質台灣駐美國大使館「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北京較反感的「台灣代表處」。

儘管這份法案能否完整通過,仍充滿變數;但最不具爭議性且實質上最有用的增加軍援部分,仍可能最後併入一份國防政策法案。

同樣具有價值的變化,是拜登政府的另一項新行動,也就是深化與台灣的貿易關係。這也在裴洛西訪台後再度得到確認。

儘管如此,台灣政策法的辯論過程,也會引出一些美方遲早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此時象徵意義便具有實質性,尤其對中國而言。因為一直以來的問題都是,如何將保護台灣的威懾力最大化,同時把對中國不必要的挑釁最小化。

「華盛頓郵報」表示,台灣政策法提案人的看法是對的,因為近代歷史顯示,尤其以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為例,姑息主義無效,攻擊者無論如何都會用「遭到挑釁」作為發動全面攻勢的藉口。

然而,若亞洲爆發一場本可避免的戰爭,唯一比這更糟糕的,是客觀觀察家認為,之所以爆發這樣的戰爭,美國的政策要負一部分責任。

「華盛頓郵報」認為,美國立法和行政機關務必就相關議題努力達成平衡;而上述種種考量,將決定那會是怎樣的平衡。

美國 華盛頓郵報 台灣政策法

延伸閱讀

友台訪問將成必然?裴洛西給歐洲的「台海天啟」

3大因素… 民主黨選情大逆轉 有望續掌眾院

藍中評委籲國民黨別反共 聲稱台灣人戰爭只能去跳海

獨/再見裴洛西?立法院組團九月訪美國參眾議院

相關新聞

北韓約180架戰機升空 南韓緊急出動F-35A等80多架戰機應對

南韓韓聯社4日報導,南韓軍方上午11時至下午3時發現北韓出動約180架戰機的航跡,並緊急出動F-35A匿蹤戰機等80多架...

哈日族快安排行程!日相岸田文雄宣布「這一天」開放自由行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2日在紐約召開記者會,宣布10月11日取消入境人數上限,並開放自由行及短期免簽證旅客...

凶嫌持刀砍人恐躲社區 加拿大下令搜捕禁居民外出

加拿大西部偏遠原住民社區因發生致命持刀砍人案人心惶惶,嫌疑人據信藏匿當地,大批員警進駐搜捕之際,政府當局今天下令,要求民...

罷工升級 以國總理傳暫停司改

數十萬名以色列民眾廿六及廿七日走上街頭,規模最大、擁有八十萬名會員的以色列總工會也號召大罷工,抗議總理內唐亞胡開除國防部...

俄宣布 將在白俄部署戰術核武

俄羅斯總統普亭廿五日宣布,已與鄰國白俄羅斯達成協議在其領土部署戰術核武。普亭說,莫斯科將在七月一日前完成白俄境內的戰術核...

美設施疑遭伊朗無人機襲擊釀1死5傷!拜登下令精準空襲反擊

CNN報導,一架疑似與伊朗有關的無人機襲擊了敘利亞東北部一處美國人員住所。五角大廈發聲明指出,一名美國承包商23日在攻擊...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