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習2小時各自表述台灣問題立場 共識安排實體會面

美國總統拜登28日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取自拜登推特。
美國總統拜登28日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取自拜登推特。

美中領導人在28日的通話中各自表述對台灣問題的既定立場,並共識著手安排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實體會面;此外,美方表示,今天的這場通話是白宮提案且北京附議。

記者接連追問兩人通話是否觸及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計畫訪台及其後續效應;拜登政府資深官員會後轉述時未正面回應,僅說,行政與立法是分立的政府部門,這是裴洛西自己的決定。

拜登與習近平在28日講了一通時長2小時17分的電話,資深官員會後表示,這場對話「充實、深入且坦率」,拜習談到面對面會晤的重要性,並同意由雙方團隊接續磋商,找出雙方都同意碰面的時間。

資深官員表示,兩人就台灣問題坦率直接地交換意見,拜登重申美國致力於基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的「一個中國」政策,他向習近平強調,美國反對兩岸任一方片面改變現狀,以及美國對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承諾。

資深官員說,兩人也談到,美中在台灣問題上存在分歧,且這個問題已經處理超過40年,持續確保溝通管道暢通是相當必要的。

中國大陸外交部轉述,習近平在會中警告拜登「在台灣議題上玩火必自焚」;資深官員表示,這句話習近平在去年11月首次與拜登舉行視訊會談時就說過,美國不細究或公開轉述中方立場,這是中方對相關議題的慣用語。

此外,這通電話還觸及關稅、南海和俄羅斯等議題,資深官員表示,拜登在通話中向習近平說明了中國大陸貿易不公的作為傷害美國勞工和家庭,「但他沒有跟習主席談到任何可能採取的行動。」資深官員說,不應錯誤理解拜登是在等與習近平談過才做下一步決定。

針對南海,美方轉述,拜登廣泛地談論了北京在該區域與國際規範秩序相悖的作為,但沒有深談;在俄羅斯議題上,兩人交換俄烏戰爭對全球影響的看法,但沒有突破性進展。

拜登在橢圓辦公室與習近平通話,參與的美方官員包含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首席副國安顧問費納(Jon Finer)、印太事務協調總監坎伯(Kurt Campbell)和中國暨台灣事務資深主任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

資深官員補充,拜習的第5次通話已籌備好一段時間,由蘇利文上月13日在盧森堡會晤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提出;中國大陸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本月9日在印尼與布林肯會談時,向美方建議通話時間。

美國政府自去年起就著手運作拜習面對面會談,蘇利文去年6月曾說,「美國將很快著手討論兩國領導人會議的適當形式,可能是電話會議,也可能是某場國際峰會的場邊會議,或是其他。」蘇利文當時提到10月有G20(20國集團)峰會。不過最後拜習會並未實現。

拜登 習近平 美國

延伸閱讀

拜登習近平前4次通話一覽

美聯社:裴洛西若訪台 將是其政治生涯的巔峰

美前官員:裴洛西應會訪台 軍事衝突風險被誇大

拜登延續消滅癌症使命,射月計畫2.0正式上路

相關新聞

北韓約180架戰機升空 南韓緊急出動F-35A等80多架戰機應對

南韓韓聯社4日報導,南韓軍方上午11時至下午3時發現北韓出動約180架戰機的航跡,並緊急出動F-35A匿蹤戰機等80多架...

哈日族快安排行程!日相岸田文雄宣布「這一天」開放自由行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2日在紐約召開記者會,宣布10月11日取消入境人數上限,並開放自由行及短期免簽證旅客...

凶嫌持刀砍人恐躲社區 加拿大下令搜捕禁居民外出

加拿大西部偏遠原住民社區因發生致命持刀砍人案人心惶惶,嫌疑人據信藏匿當地,大批員警進駐搜捕之際,政府當局今天下令,要求民...

才剛宣布普習會…ICC下令逮普亭 俄批離譜

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ICC)十七日對俄羅斯總統普亭發出逮捕令,罪名是俄軍從占領的烏克蘭領土強行擄走烏國兒童,重新安置...

沖繩舉行「台灣有事」居民避難演習! 疏散逾10萬人

由於擔心中共侵台可能會波及日本,沖繩縣17日在先島群島(包含宮古群島、八重山群島)舉行首次「台灣有事」居民避難計畫紙上推...

俄烏戰首次 習下周訪俄會普亭

中國大陸與俄國十七日同時宣布,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應俄國總統普亭之邀,將於廿日至廿二日至莫斯科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俄國去年二月廿四日入侵烏克蘭以來,習近平首度訪俄,也是習近平今年第一個海外行程。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