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死鬥大和號在內日本艦隊 美驅逐艦「約翰斯頓號」現蹤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爭中,美國海軍驅逐艦「約翰斯頓號」(USS Johnston, DD-557)於1944年薩瑪島海戰(Battle off Samar)率先迎擊日本主力艦隊,儘管最後不敵對方壓倒性火力而沉沒,卻與友軍單位一起避免美軍登陸部隊遭到攻擊。水下科技公司Caladan Oceanic於1日發出新聞稿,宣布一隊海洋探險家日前已確定找到深眠海底的「約翰斯頓號」船骸。
根據新聞稿,「約翰斯頓號」是全世界已知最深的船骸。私募基金投資人、海軍退役中校兼探險家魏斯科沃(Victor Vescovo)自行贊助探險活動,更親自駕駛「有限因子」號深海潛艇(DSV Limiting Factor),潛入水下近6456公尺深處,發現「約翰斯頓號」前三分之二船身的殘骸主體。
從影像可見船骸直立,兩側的「557」銜號相當清晰,足以確認該艦身分。艦首、艦橋與5吋艦砲等部位狀況完整,也可見到死戰日本艦隊而嚴重受創的痕跡。探勘過程沒有發現遺體或服裝,潛艇也沒有取走船骸上的任何東西。
魏斯科沃指團隊一共兩次8小時的最深殘骸潛航(wreck dives),進行探勘與拍攝,並向勇敢官兵致上敬意。出於尊重許多船員最後安息之地,他沒有提到潛航時間與「約翰斯頓號」的確切位置,也不會公開聲納資料、影像與探險現場筆記,一切資料都無償交給美國海軍,再由海軍酌情釋出。
佛萊契級驅逐艦「約翰斯頓號」1943年下水服役,隨著麥克阿瑟上將率軍反攻菲律賓。面對「大和號」在內的4艘戰艦、8艘巡洋艦及11艘驅逐艦組成的日軍主力艦隊企圖攻擊雷伊泰島登陸部隊,「約翰斯頓號」艦長埃文斯中校(Commander Ernest Evans)與官兵表現出遠超職責要求的英勇無畏、率先衝鋒迎擊,以相對極為微弱的火力掩護同分隊的護航航艦脫逃。
「約翰斯頓號」獲得總統單位嘉獎,埃文斯中校則追授榮譽勳章,軍史專家讚揚參戰官兵展現美國海軍史上最空前的「豪勇、血性及魄力」。
微軟共同創辦人艾倫(Paul Allen)所籌組的團隊2019年也曾發現一艘佛萊契級驅逐艦沈船,但當時無法確定該船骸是「約翰斯頓號」或另一艘同樣折損於薩瑪島海戰的「霍爾號」(USS Hoel)驅逐艦。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