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經濟朝生暮死?不到兩周北京改變主意

中國大陸總理李克強喊出以「地攤經濟」穩住就業,看來壽命可能不到兩星期。因為最近大陸官媒開始連發數篇評論,試圖為這個熱門話題降溫。觀察家解讀李克強的低廉地攤對上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高上科技「中國標準」,暴露兩人的矛盾與鬥爭。
彭博資訊報導,為了在新冠疫情之後重振經濟,中國大陸近期提出了「地攤經濟」的想法,不過在李克強總理高調推崇這個傳統營生方法之後不到兩周,中國大陸政府似乎改變主意了。
上周六,北京市政府官方報紙《北京日報》發表評論文章,稱地攤經濟不適合北京,並表示該市並未放鬆管理規定。其他官媒也緊隨其後,發表一些社論,認為地攤經濟存在食品衛生、產品質量等諸多問題。
李克強更早之前,在大陸兩會結束後的記者會上直接說,中國有6億人平均每個月的收入只有人民幣1,000元左右。BBC報導,這短短一句話傳達的訊息在記者會後迅速引爆討論,因為習近平才剛表示,今年中國大陸將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北京政治學者吳強認為,官媒最近給地攤經濟降溫與習近平和李克強之間的鬥爭有關。
他告訴BBC,李克強在記者會談到中國經濟處於困難境地,面臨大規模失業問題,中國還有大量貧困人口,根本就是在否定過去幾年來習近平主導的扶貧奔小康路線。
今年中國大陸面臨上世紀7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下滑,政府力圖保障就業、通過培訓幫助失業人員轉換工作。上月末李克強提出對地攤經濟的支持,與習近平想要打造的發達、高科技超級大國的形象大相徑庭。
李克強5月28日在記者會上舉了中國西部地區一座城市的例子,表示36,000個移動攤販「一夜之間」便創造了十萬個就業。最近到山東考察時,他也稱讚地攤經濟是「中國的生機」。
隨後地攤經濟的話題在社群媒體上一時引發大量討論,路邊小吃攤設備生產商的股價上周還大漲。
不過周末《北京日報》引導官媒澆冷水之後,對地攤經濟的質疑聲四起,逐漸取代了最初的興奮之情,仍然是社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只是風向改變。幾天前,還可在微博上搜索「地攤經濟」的標籤,現在搜索後出現的是「地攤經濟雖升溫但不應延燒」、「地攤經濟不適合北京」等標籤。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