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重啟核能布局引關注…藍委投書外媒 憂廢核又怎談國防韌性?

美歐重啟核能布局引發關注,國民黨立委葛如鈞投書外媒表示,台灣此刻最不需要政治鬥爭,而是現代化的能源戰略。國民黨立委陳菁徽也說,賴清德總統一方面高喊要強化國防韌性,另一方面卻選擇全面廢核,這是在還是自己,若能源都無法保障,又談何國防韌性?
葛如鈞與立委陳菁徽辦公室幕僚孫廷禎律師投書「Nuclear Power Is Essential for Taiwan’s National Security(核能對台灣的國防安全至關重要)」至美國媒體「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並於美東時間7月6日刊出。
葛如鈞在文章中表示,台灣已有技術能力發展安全的乾式貯存,只要政府下定決心、立刻動工,核廢料就不會沒地方放;政府面對嚴峻的兩岸關係,難道僅因一時無法決定廢料儲存地點,就要放棄戰略能源選項?
葛如鈞分析,戰時能撐多久,取決於能源,因為台灣約八成的電力來自需進口的化石燃料,若這些進口被封鎖,將造成全面斷電。若照部分人主張關閉工廠來降低用電需求,意味著台灣失去其「矽盾」地位與全球戰略價值,國際援助的意願也將隨之削弱,正中北京下懷。
葛如鈞指出,白宮前副國安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曾說,台灣若遭攻擊,首要任務是撐過初期,直到盟軍支援到來。白宮亞洲事務前資深主任簡以榮(Ivan Kanapathy)在其著作「沸騰的護城河」建議,台灣應盡早導入先進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SMR),以保障關鍵系統運作。葛如鈞認為「台灣此刻最需要的不是政治鬥爭,而是現代化的能源戰略。若政府真心想要捍衛台灣,重點不在喊口號,而在穩定電力。」
陳菁徽也說,賴總統團結第四講一方面高喊要強化國防韌性,另一方面卻選擇全面廢核,讓軍事系統、關鍵基礎設施與社會穩定的能源結構,被搞得千瘡百孔。能源安全形同空談,如此政策是在挫敗敵人,還是在挫敗自己?已讓國人、美方跟國際社會都看不懂。
陳菁徽指出,最近她接待許多美國各界的訪團,大家都關心台灣危機時如何能自立自強,但讓美方人士更難理解的,是台灣政府竟在風險高漲時,卻放棄能穩定供應電力的核能?甚至關心連能源都無法保障,國防韌性又從何談起?而這也是民眾最有感的怨氣。
▪ 專題/你的選區要投票嗎?看726罷免投票完整25選區名單
▪ 專題/25選區大罷免 罷免通過要符合這些條件
▪ 圖表/韓國瑜、黃捷、謝國樑…近5年罷免案一覽 這些人被拉下台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