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叉貓疑遭停權 學者籲平台檢視避免傷言論自由
常揭露政治內幕的網紅 「四叉貓」近日疑遭大量檢舉,導致社群帳號被停權。傳播學者認為,社群平台在屏蔽時應檢視內容是否違法,若只因大量檢舉而停權,對言論自由也是傷害。
時常在個人社群平台分析時事和爆料的網紅「四叉貓」6日被網友發現,其臉書、IG、Threads等社群平台帳號全數消失。四叉貓也在YouTube直播中證實,帳號疑似遭大量檢舉而被停權。
中正大學傳播系系主任管中祥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社群平台在屏蔽某些資訊時,應檢視內容是否違反法規,若只是個人意見或時事評論,這樣屏蔽就有疑慮。
管中祥說,社群平台一直以來都是個黑盒子,其過濾機制未必了解當地的脈絡或法規,如果只因檢舉次數多而去下架某些內容或帳號,這樣對言論自由也是一種傷害。
管中祥提到,民主社會應該要接納不同意見,盡可能多聽各方看法,除非是有違法問題或是明確的假訊息,否則不需要去向社群平台檢舉;對於不同意見,即使個人無法接受,也應該學習去包容和尊重。
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王維菁坦言,現在網路社群有許多假訊息,有些可能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的疑慮,民眾一方面希望保障個人言論自由,有時候又希望社群平台負起管理責任,因此社群平台的規範確實如同雙面刃。
王維菁認為,現在社群平台守則仍是平台自己說了算,但建議各平台對言論自由的規範應該更公開透明,民眾如對個案有疑慮,也可以要求社群平台說明;言論自由應該被保障,但也不是無限上綱,若為了網路流量譁眾取寵,把言論帶往極端方向,這樣對民主社會的對話也不利。
▪ 專題/你的選區要投票嗎?看726罷免投票完整25選區名單
▪ 專題/25選區大罷免 罷免通過要符合這些條件
▪ 圖表/韓國瑜、黃捷、謝國樑…近5年罷免案一覽 這些人被拉下台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