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元走弱 台幣升破29.5關卡 最高29.38升幅冠亞幣

平價親民摺疊手機來了!三星被爆Galaxy Z Flip FE亮相7月發表會

NBA/厄文不執行球員選項 與獨行俠簽3年1.19億美元新合約

史哲接掌高鐵為解徵地難題? 前交長批「大西瓜」空降 政治凌駕專業

行政院政務委員史哲將轉任高鐵董事長。聯合報系資料照
行政院政務委員史哲將轉任高鐵董事長。聯合報系資料照

文化部前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史哲將出任高鐵董事長,據悉其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處理高鐵南延及徵收議題,但前交通部長陳建宇說,高鐵南延及徵收是鐵道局與地方政府責任。如今無交通背景及公司治理經驗的史哲空降高鐵,未來必定是外行強勢領導內行,呼籲上面勿誤判情勢,不要「以為高鐵公司現在局勢大好,派一個大西瓜來治理也OK」。

據悉,史哲接任高鐵董座這項人事案的關鍵及史哲重要任務之一,是高鐵南延已拍板要改採「高雄方案」。高鐵將進入高雄市區,屆時勢必面臨土地徵收問題,過去賴清德總統時任台南市長期間,也曾碰上「南鐵東移」議題,當時的處理過程,飽受居民抗議與社會反彈,更讓執政高層有感,為不讓高鐵南延土地徵收一事重蹈覆轍,賴政府將借重史哲懂法規、熟高雄、又可操作地方發展的專長,來解此一難題。

陳建宇說,高鐵南延及徵收是鐵道局與地方政府責任,跟史哲接高鐵董座完全沒有關係。長久以來高鐵營運在國內外都有很高評價,主要是經營者都有具備交通背景,如今沒有相關經驗的史哲接任高鐵董座,他的專長是否符合高鐵現實所需,尤其高鐵現在也面臨諸多議題,包含票價調漲、南延及北延,都是巨大挑戰,這可能不是搞文化的人能很快進入狀況的議題。

陳建宇進一步表示,外界稱史哲懂行銷,但交通理論上需運具無縫接軌,如高鐵與台鐵的互相搭配,以及如何創造高鐵更高利潤或異業合作,從交通運輸者角度來看,並沒有看到史哲有相關的能力,因此也對史的行銷能力也保留態度;陳建宇說,人事派令上,應秉持「把適當的人放在適當的位子上」原則。

另外,陳建宇也在臉書發文,「台灣的交通已不再是交通了嗎?」交通部長是政務官,高層用自己人,現任交通部長陳世凱雖沒交通專業背景或交通業務歷練,但陳世凱如懂得尊重次長及所屬專業司長、局處長,總還有施政迴旋空間,分寸拿捏不離譜也就算了。

陳建宇說,但史哲空降高鐵,依其過去斑斑可考紀錄,一個「我說是就是」的強勢人物,既無交通背景,又無公司治理經歷,未來高鐵公司必定是外行強勢領導內行,呼籲上面不要誤判情勢,以為高鐵公司現在局勢大好,「派一個大西瓜來治理也OK」,相信人民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陳建宇表示,若這樣的人物空降高鐵,那就別奢談高鐵未來中長期藍圖擘劃、異業結合與軌道經濟的創造,真不知道高鐵公司同仁內心會不會淒淒慘慘;這個任命若成真,這不是政治凌駕專業,什麼才是?台灣交通界的顏面何在,交通部長不提諫言,真是陷高層於不義呀。

高鐵 史哲 交通部長

延伸閱讀

史哲被爆公務車私用 王鴻薇:以後要濫用高鐵嗎

將任高鐵董座突爆濫用公務車去推拿 史哲:舊傷復發順路裹膏藥

前副手史哲將出任高鐵董事長 陳其邁:他一定可以勝任

濫用公務車燒進文化部!史哲遭爆搭車去推拿 挨酸研究青草藥文化

相關新聞

明年租補分攤 台中21.7億金額第一、北市自籌率四成最高

內政部日前以財劃法修正後地方自有財源增加為由,發函地方政府要求各縣市自籌一定比例的租金補貼經費,再度引發反彈。本報掌握,...

地方負擔租金補貼?盧秀燕難以答應:已經被刪32億了

內政部日前發函各縣市政府,明年起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經費將由中央與地方共同分攤。台中市必須負擔30%,與新北市並列...

民調/賴清德聲望回升至近五成 但不贊同度也走高

台灣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天公布最新民調指出,賴清德總統總統聲望為,四成九民眾贊同賴總統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四成六不贊同。台灣...

獨/監察院長陳菊住院近半年 賴清德「私人行程」探視

監察院長陳菊因病請假迄今已近半年,近來陳菊因請假是否支薪一事引發外界關注;賴清德總統今天上午南下高雄鳳山參加台灣基督長老...

廢監院修憲有兩大難關 朝野共挺的18歲公民權就功敗垂成

民眾黨在立院提出廢監院修憲案,不過,根據修憲法定流程,修憲案就算在立院順利推動,最後一步公民複決門檻超高,票數要達到選舉...

未來「補假不補班」!人事總處刪規定 不再補班湊連假

今年下半年及明年度行事曆已出爐,行政院人事總處也公布,基於國人已習慣週休二日作息,因此在「政府機關配合紀念日與節日補假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