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酬庸林昶佐、史哲 一言以蔽之:肥水不落外人田

毫無交通背景的政務委員史哲,被任命為台灣高鐵董事長。時值「大罷免」緊鑼密鼓、朝野整軍備戰嚴陣以待之際,賴政府忽然做此酬庸,令外界好奇到底有何「急迫性」一定要在此時此刻調整人事,幫在野黨批評執政黨添加柴火。但追本溯源,這個人事案可能並沒有大家想的這麼複雜,純粹就是「肥水不落外人田」罷了。
和史哲同時調動的,還有現任高鐵董事長鄭光遠轉任台鐵董事長。鄭光遠不但是專業經理人,而且攤開學經歷,除了在高鐵已經10年,歷任高鐵執行長、總經理,今年2月才正式被任命為高鐵董事長。學歷方面,則是成功大學造船系學士、運輸工程碩士、麻省理工航管碩士、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博士。在到高鐵前,他曾擔任長榮航空總經理、董事長,長榮海運副總經理、長榮集團意大利海運董事長、長榮海運副總經理,高鐵執行長、高鐵總經理,學經歷都無懈可擊。
與鄭光遠相較,史哲的「東海大學資訊系學士,行政院政務委員、文化部長,高雄市副市長、文化局長、新聞處長,和勞保局總經理資歷,雖然稱不上見不得人,但幾乎都是靠政治任命而非專業性。這些背景,也無一和交通、高鐵有關。而鄭光遠擔任高鐵董事長,也沒傳出什麼紕漏,「史上鄭下」,令人有無限想像。
這個任命案,很容易聯想到前台中市議員、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接任交通部長的人事案,同樣是在需要高度專業的交通體系,同樣是沒有任何交通背景獲得青睞。但從本質上看,史哲的任命案,其實更像是前立委林昶佐出任駐芬蘭代表。
每逢有人事調動被批評,主事者一定會以「適才適所」作為辯解之詞,強調被任命者的某些特質符合這個人事的需求。林昶佐在被任命為駐芬蘭代表時,綠營上下馬上詳述林昶佐過去在外交的貢獻,以及他因為在音樂領域成就所以多適合去芬蘭當代表,似乎這位子就非他不可了。而史哲出任高鐵董事長,目前說詞是他長於溝通,有地方到中央的歷練,符合高鐵當前需求。就說法看,兩者如出一轍。
但即便林昶佐確實是外交天才,史哲又是和地方溝通的不二人選,問題仍是「這兩個位子非他們不可」嗎?或者「他們這麼有才幹,只能在這兩個位子上不可嗎」?比如說南非與我國外交關係很緊張,而南非恰好也是重金屬音樂流行之地,為什麼林昶佐不是去南非,而是去芬蘭?同樣的道理放在史哲身上,台鐵的問題更大,而且有更多和地方「溝通」的需求,為什麼史哲是去高鐵,而不是去台鐵?
道理很簡單,就是比起南非,芬蘭當然是各種條件都比較好的「肥缺」、「爽缺」;而比起薪水較低而且問題更多的台鐵,高鐵也是「肥缺」、「爽缺」。所謂的專業文官、經理人,在民進黨眼中,就是只能去艱困地方蹲點的,至於肥缺,當然就留給「自己人」了。
這是很無奈的現實。至於為何敢於在大罷免之際這麼做?原因無他,就是有恃無恐罷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