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以色列轟炸伊朗重水反應爐!德黑蘭空襲以醫院釀「嚴重毀損」傷亡不明

臉書FB將推「密碼金鑰」!1支手機登入帳號 免記符號英文字串

他買3萬元洗碗機事後被要求「補1200元差額」!律師點1原因:違法了

政策缺研究與宣導 朝令夕改易惹民怨

近日賴政府多項作為出現轉彎或暫緩,似乎顯示在施政過程中欠缺評估與宣傳。(中央社)
近日賴政府多項作為出現轉彎或暫緩,似乎顯示在施政過程中欠缺評估與宣傳。(中央社)

近來賴政府多項施政都出現政策推出後轉彎的跡象,包括要求攤商不能摸錢的同時觸碰食物,還有推動全國中正路改名,在在凸顯許多政策在推出前缺乏市場調查、可行性分析,也欠缺宣傳時間,以及揣摩上意的後果。當面臨地方補助款爭議、關稅戰、中火無煤等議題,若也如此草率行事,不只讓民眾無所適從,也不利國家長遠發展。

公告1年無人知

近來食藥署宣告攤商不可先找前再碰食物,違者將依《食安法》開罰6萬到2億元,不料引起攤商大反彈。衛福部長邱泰源雖表示「新制先進入輔導期」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在立法院備詢時表示,相關政策1年前就已經公告。但以輿論反應來說,民眾大多近日才知道此政策,可見缺乏相關宣傳之故。

此外,內政部長劉世芳近日突然表示要推動全台「中正路更名」,並強調推動轉型正義的重要性。但行政院長卓榮泰在遇到反彈卻改口表示,改路名是地方權責,行政院沒有要全面推動,且這也非當前最重要的決策;向來非常強調轉型正義、白色恐怖平反與去蔣化的民進黨政府,竟然會說這種話,可見此政策在內部,恐也沒有太嚴謹的討論。

政策淪為部長表忠?

而總統賴清德在接待馬紹爾群島總統海妮時,冒著大雨在雨中閱兵,卻沒有雨備對案;反觀2天後接待瓜地馬拉總統阿雷瓦洛,同樣是下雨天,閱兵儀式就改在府內舉行;雖然外交部與馬紹爾都緩頰「雨水是上天的祝福」,但明明就有改成室內的選項,為何還要讓兩國元首冒雨在室外閱兵?不只有可能淋濕衣服、感冒,對元首的安全也恐有影響。

總統府與行政部會近日出現這麼多項政策紕漏,顯示內部決策未做好市場調查與可行性分析,也缺乏宣導,加上在引起民怨後還要硬凹,例如改名中正路乍看下,更像是劉世芳的政治表態。結果不僅原本想要達成的目標沒有全面落實,包括輔導政策與暫緩改名都不禁讓人懷疑,為何當初要草草提出?凡此多少影響政府的公信力。

國事如麻 不可輕率

未來賴總統與卓院長還要面臨地方補助款爭議、中華電信憑證遭谷歌撤銷、立法院通過「2028年中火無煤」決議、公家車私用調查、補貼關稅戰的特別條例、636億追加預算,還有大法官與NCC人事、總預算、《財劃法》、《憲訴法》與《選罷法》的釋憲,外有對美關稅談判、兩岸關係等挑戰。國事如麻,倘若政府施政都如此,恐難獲得人民信任,且不符合台灣最佳利益。

令人憂心的是,如今朝野對立、大罷免正如火如荼進行中,各方的仇恨值達到最高點。政府在推動政策前,更應該積極與各方溝通,進行民調、市場調查與可行性分析,並要努力加強政策宣導。否則不只在推動政策時遭受民意反彈,也會給外界「政府施政匆促」的形象,以致「兵敗如山倒」,反而更難爭取民眾對政府的認同。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馬紹爾群島 攤商 中正路

延伸閱讀

攤販收錢、雨備、中正路改名 政策常大轉彎

改名中正路去威權象徵 藍委:請賴清德搬離總統府

影/中正路改名花多少錢?劉世芳:沒辦法預估

批為何為難劉世芳 吳思瑤:中正路改名是地方權責

相關新聞

明年租補分攤 台中21.7億金額第一、北市自籌率四成最高

內政部日前以財劃法修正後地方自有財源增加為由,發函地方政府要求各縣市自籌一定比例的租金補貼經費,再度引發反彈。本報掌握,...

地方負擔租金補貼?盧秀燕難以答應:已經被刪32億了

內政部日前發函各縣市政府,明年起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經費將由中央與地方共同分攤。台中市必須負擔30%,與新北市並列...

民調/賴清德聲望回升至近五成 但不贊同度也走高

台灣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天公布最新民調指出,賴清德總統總統聲望為,四成九民眾贊同賴總統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四成六不贊同。台灣...

獨/監察院長陳菊住院近半年 賴清德「私人行程」探視

監察院長陳菊因病請假迄今已近半年,近來陳菊因請假是否支薪一事引發外界關注;賴清德總統今天上午南下高雄鳳山參加台灣基督長老...

廢監院修憲有兩大難關 朝野共挺的18歲公民權就功敗垂成

民眾黨在立院提出廢監院修憲案,不過,根據修憲法定流程,修憲案就算在立院順利推動,最後一步公民複決門檻超高,票數要達到選舉...

未來「補假不補班」!人事總處刪規定 不再補班湊連假

今年下半年及明年度行事曆已出爐,行政院人事總處也公布,基於國人已習慣週休二日作息,因此在「政府機關配合紀念日與節日補假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