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路改名比民生重要 李彥秀:有錢改路名 沒錢顧人民

「中正路」改名掀風波,國民黨立委李彥秀今表示,內政部長劉世芳力推中正路改名,凸顯民進黨政府一年多以來,拿不出亮眼成績,「有錢改路名,沒錢顧人民」,正在基層逐漸發酵。
內政部公布全台目前有349條以故總統蔣中正、蔣經國為名的相關街道,劉世芳日前表示,「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規定有關銅像、路名等跟威權時代的專有名詞有關的話需更名,內政部會持續與地方政府溝通、必要時協助地方政府。
李彥秀說,劉世芳力推「中正路」改名,正凸顯民進黨政府一年多以來,拿不出讓人滿意的亮眼成績;只能以轉型正義為名,推出意識形態極強的「正名」政策,向深綠靠攏,向獨派取暖。
李彥秀表示,用外部衝突轉化內部矛盾,用意識形態轉移輿論焦點的作法並不特別,民進黨在2007年也推動過一波「正名運動」,將歷史教科書中「本國史」的中國史和台灣史分開,並將「我國」、「本國」、「大陸」等詞彙改為「中國」,後續更有「中油」、「中船」、「中華郵政」改名,以及將「中正紀念堂」改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
李彥秀指出,2007年正名運動的影響力既深且廣,絕非現在「中正路」改名所能比擬。讓人詫異的是,2007年已經是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末期,而賴政府才上任剛滿一年,就大搞意識形態,除了作為「脫中入北」大戰略的一環外,也凸顯執政黨對政治權力的高度不安全感。
李彥秀認為,行政院長卓榮泰上任一年,絕大多數的民調都呈現滿意度「死亡交叉」,在國際政經前景不明、兩岸關係劍拔弩張、國計民生低迷依舊的情況下,強推「中正路」改名,影響最大的當然還是中間選民的觀感,「有錢改路名,沒錢顧人民」,正在基層逐漸發酵。
李彥秀總結,對民進黨現階段而言,「大罷免」是最重要的戰略目標,動員綠營基本教義派,可能比挽回中間選民來的更為重要。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