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外內夾攻沒在怕!聯準會主席鮑爾重申:Fed仍不急於降息

洪金寶兒、媳爆雙雙出軌?香港小姐「一后三王」嗨整夜

反擊了!以國空襲伊朗雷達據點 川普仍稱停火有效:不樂見政權更替

被凍總預算已解9成 在野黨:政院別再哭窮

今年度中央總預算,目前已有近九成被凍結金額已解凍。圖為今年一月總預算審理期間,立院工作人員整理預算書。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度中央總預算,目前已有近九成被凍結金額已解凍。圖為今年一月總預算審理期間,立院工作人員整理預算書。本報資料照片

立法院刪凍今年度中央總預算,引發行政院多次對外喊窮;行政院長卓榮泰上月一口氣將一五八四件凍結案送立法院,籲立院盡速解凍。據記者調查立法院各委員會排案狀況,目前已有近九成被凍結金額已解凍,僅有潛艦國造遭凍結十億元、行政院單位預算五億元等少數尚未解凍,在野黨批政院「別再造謠」。

立法院今年一月三讀通過「一一四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政院原編列三兆一三二五億元,立院刪除百分之六點六、約二○七五億元,遭行政院怒指刪減金額史無前例,已造成施政窒礙難行。

在立法院刪減預算後,中央政府各機關陸續發新聞稿「哭窮」,指買不起衛生紙、沒錢付水電費等,但在野黨表示,行政部門把「刪減、凍結」混為一談,大部分凍結的預算,解凍後即可使用。在野黨也質疑,立院刪完預算一個月後,解凍案為何持續掛零?結果,卓榮泰在四月一口氣把一五八四件、約計一三八一億元凍結案全數送出。

立法院各委員會隨後陸續審查預算解凍案,五月七日,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將文化部被凍結四十九案、卅四億元全數解凍,為中央機關解凍案首例。據記者調查,目前教委會也解凍約六十九億元,其中國科會約三億凍結案今日排審。

另外,經濟委員會、財政委員會「解凍」速度最快,早就分別解凍約一二八億元與七十億元;受矚目的國防、外交預算,立院估算,國防部已解凍約八五六億元、外交部約四十億元、國安局一億元。其中,潛艦國造遭凍結十億元,因國防部尚未送案而未排審。

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昨天也全數解凍衛福部原本遭凍結的廿六億元。昨討論解凍預算案時,多數委員皆無異議,僅綠營立委林淑芬表達遺憾,憂全數解凍後立院將失去監督行政機關的功能。

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王鴻薇表示,預算解凍都很順利,行政院就沒有理由說「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請好好按部就班執行相關預算,別再把腦筋動到地方政府補助款,又想著大罷免、操作預算議題。

民眾黨團副總召張啓楷表示,過去每年立院解凍預算,大概都是五、六月左右,民進黨一開始就想造謠,要為大罷免添柴火,事實證明,九成凍結案都通過,且據統計,過去有十一次凍結比率都比今年多,現在民進黨造謠被拆穿,請民進黨以後不要再喊沒錢,人民不會再相信。

行政院 總預算 王鴻薇 潛艦國造 林淑芬 張啓楷 大罷免 國安局 卓榮泰

延伸閱讀

國定假日確定4+1!下半年多3天假「碰周末怎辦」 人總公布答案了

葉丙成臉書文洩個資?卓榮泰:盡速查明真相給國人交代

葉丙成性平調查下周首開會 教長鄭英耀:若違法絕不護短

NCC委員沒到位 薪水也提解凍案 黃國昌:解凍要幹嘛?

相關新聞

明年租補分攤 台中21.7億金額第一、北市自籌率四成最高

內政部日前以財劃法修正後地方自有財源增加為由,發函地方政府要求各縣市自籌一定比例的租金補貼經費,再度引發反彈。本報掌握,...

地方負擔租金補貼?盧秀燕難以答應:已經被刪32億了

內政部日前發函各縣市政府,明年起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經費將由中央與地方共同分攤。台中市必須負擔30%,與新北市並列...

民調/賴清德聲望回升至近五成 但不贊同度也走高

台灣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天公布最新民調指出,賴清德總統總統聲望為,四成九民眾贊同賴總統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四成六不贊同。台灣...

獨/監察院長陳菊住院近半年 賴清德「私人行程」探視

監察院長陳菊因病請假迄今已近半年,近來陳菊因請假是否支薪一事引發外界關注;賴清德總統今天上午南下高雄鳳山參加台灣基督長老...

廢監院修憲有兩大難關 朝野共挺的18歲公民權就功敗垂成

民眾黨在立院提出廢監院修憲案,不過,根據修憲法定流程,修憲案就算在立院順利推動,最後一步公民複決門檻超高,票數要達到選舉...

未來「補假不補班」!人事總處刪規定 不再補班湊連假

今年下半年及明年度行事曆已出爐,行政院人事總處也公布,基於國人已習慣週休二日作息,因此在「政府機關配合紀念日與節日補假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