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防空飛彈快打完?以色列最多撐10至12天 專家點停火關鍵恐在這

少子化來襲 115學年國立私立高中班級人數上限再減一人

新北淡水山區平房焦屍旁有炸裂瓦斯桶 案情恐不單純

廚房媽媽已越來越少 蘇俊賓提3數據打臉彭啓明:別再扯

環境部長彭啓明近日稱家庭主婦煮菜也是空汙來源,引發熱議。本報資料照片
環境部長彭啓明近日稱家庭主婦煮菜也是空汙來源,引發熱議。本報資料照片

環境部長彭啓明近日在立院答詢時被問到空汙問題,稱家庭主婦煮菜也是空汙來源,引發熱議。環工博士、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今直言,數據顯示近年台灣外食比例逐年上升,「在廚房忙碌的媽媽」其實越來越少,其中矛盾凸顯兩個完全不同的命題根本不能拿來類比,呼籲彭不要把不相干的廚房媽媽牽扯進來。

近日興達、大林電廠燃煤機組運轉,引發社會質疑空氣品質惡化問題。蘇俊賓表示,彭啓明在立院拋出「空汙來源有很多,包含家庭主婦煮菜」,引發很多討論,若部長本意是關切廚房的空品不是不行,他唯一的意見是,在廚房忙碌的不一定媽媽,這種標籤可以調整一下,像他本人就是家中的蘿蔔糕和煎蛋擔當。

蘇俊賓表示,廚房的空品和火力發電一起討論,怎看怎怪,如果真的要討論,那就用數據來探討釐清;依據國研院科政中心政策研究指標資料庫2021年的資訊,台灣的外食比例極高,早餐、午餐分別高達54.1%、66.7%,數據更逐年增加,另根據經濟部統計,過去十年台灣餐飲業營業額已從6538億元成長至10378億元,外送市場規模也突破千億元。

蘇俊賓表示,在用餐環境大規模轉為外食的趨勢下,依據國健署公布的數據,台灣罹患肺癌人數從2000年的6994人逐年增加到2022年的1萬7982人,換言之,彭部長口中「在廚房忙碌的媽媽」越來越少,但肺癌發生的比例卻越來越高,大家不難發現之中的矛盾,最根本的問題就是「這根本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命題,不能拿來類比。」

蘇俊賓指出,整體環境的空品、和特定場域的空品,影響範疇天差地遠,防制策略也完全不同,實在不應該攪在一起討論;整體環境空品來源主要是大範疇的空汙排放,方圓數十公里的市民隨著距離影響不同;局部的空品影響的則是特定條件下的生活與從業人員,關鍵不在排放總量,而是環境場域的優化,包括廚房、室內裝修、油漆場域、宮廟、特定工廠等職業環境。

蘇俊賓表示,綜合上述資訊,應該可以釐清,台灣整體的空品議題和和肺癌發生率,能源和重大產業的空汙排放才是最主要的戰場;特定分眾的「職業與生活環境」當然也很重要,但在這個議題牽扯進來其實過於牽強,更遑論所舉出來的例子,趨勢甚至是矛盾的。

蘇俊賓呼籲,大家關注的,還是我們需要多少比例的火力發電,整體能源配置是否該檢討?在如此高的火力發電比例下,國家的空品策略為何?火力發電脫媒、全國工業脫煤的進度才是關鍵課題。真的要推銷火力發電廠,應該論述能源穩定度、對局部地區衝擊是否減少,而不是把不相干的廚房媽媽牽扯進來。

蘇俊賓 廚房

延伸閱讀

蔬食減碳助淨零 彭啓明:鼓勵更多人響應

我空品在亞洲僅次日本遭質疑 彭啓明:科學數據佐證

彭啓明盼少說「用肺發電」 蘇俊賓打臉:數據誤導

桃園大溪神農文化祭啟動 蘇俊賓秀順口溜推觀光雙引擎

相關新聞

明年租補分攤 台中21.7億金額第一、北市自籌率四成最高

內政部日前以財劃法修正後地方自有財源增加為由,發函地方政府要求各縣市自籌一定比例的租金補貼經費,再度引發反彈。本報掌握,...

地方負擔租金補貼?盧秀燕難以答應:已經被刪32億了

內政部日前發函各縣市政府,明年起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經費將由中央與地方共同分攤。台中市必須負擔30%,與新北市並列...

民調/賴清德聲望回升至近五成 但不贊同度也走高

台灣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天公布最新民調指出,賴清德總統總統聲望為,四成九民眾贊同賴總統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四成六不贊同。台灣...

獨/監察院長陳菊住院近半年 賴清德「私人行程」探視

監察院長陳菊因病請假迄今已近半年,近來陳菊因請假是否支薪一事引發外界關注;賴清德總統今天上午南下高雄鳳山參加台灣基督長老...

廢監院修憲有兩大難關 朝野共挺的18歲公民權就功敗垂成

民眾黨在立院提出廢監院修憲案,不過,根據修憲法定流程,修憲案就算在立院順利推動,最後一步公民複決門檻超高,票數要達到選舉...

未來「補假不補班」!人事總處刪規定 不再補班湊連假

今年下半年及明年度行事曆已出爐,行政院人事總處也公布,基於國人已習慣週休二日作息,因此在「政府機關配合紀念日與節日補假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