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一表看懂!亞洲國家對等關稅新舊差異比較 柬埔寨稅率大減13%

東亞和平怎麼實現?台灣與沖繩的戰爭記憶對話

美國新關稅未包含台灣 賴總統昨深夜與談判團隊視訊

地方補助款遭砍!蔣萬安嗆連本帶利追償 政院:盼共體時艱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聯合報資料照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聯合報資料照

行政院統刪今年對地方的一般性補助款25%,國民黨再批違法濫權,台北市長蔣萬安更稱這周將提訴願,將連本帶利向中央追償。不過,政院重申,今年度總預算遭立法院大幅刪減,已無刪減空間,只能統刪一般性補助款,盼財政充裕的地方政府共體時艱。

立法院今年1月通過刪減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其中636億元要求政院自行調整。行政院認為窒礙難行,決定統刪中央給各地方政府一般性補助款25%,引發在野黨和地方政府不滿,就連綠營執政縣市也跳腳。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中央政府總預算遭刪減2076億元,其中有關中央政府的部分已被大幅刪減1439億元,且內容很多都是針對特定項目巨幅刪減,例如大陸地區旅費刪減80%、國外旅費及出國教育訓練費刪減、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費刪減及特別費都刪減60%,部分機關甚至全數刪除,嚴重衝擊業務運作,已無刪減中央政府預算的空間。

李慧芝說,為避免對國防安全、外交及教育政策等再進一步造成嚴重影響,因此主計總處只能調減一般性補助款,藉此達成立法院要求行政院自行調整刪減數636億元的額度。

針對在野黨指稱刪減一般性補助款有違法疑慮,李慧芝再次澄清,「地方制度法」第69條已明確規範中央政府具有裁量權,有關一般性補助款,是中央政府針對全國均衡發展以及地方財政能力進行全盤考量後,「酌予補助」,並無違法之處。

至於新版財劃法適用問題,李慧芝說,新版財劃法3月才公布生效,而今年度中央及各地方政府的預算都已完成編列及審議,其中也包含一般性補助款的編列,實務上無法再依照新版財劃法重新編列今年度預算,因此新版財劃法的效力只對於今年3月23日以後要編的明年度總預算發生效力。

她說,新版財劃法第30條第3項「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之一般性補助款項金額,不得少於修正施行前1年度預算編列數」的規定,也是在編列明年度預算時才有適用的空間。

李慧芝表示,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受訪時也說,今年度一般性補助款總數原列為2,501億元,其中990億元是幫助地方政府增裕財源的款項,不過去年度地方政府歲計賸餘總計708.5億元,包括直轄市約401.3億元,以及其他縣市約307.3億元,考量地方財政充裕,因此主計總處便請地方政府主要從此部分的990億元當中進行刪減,也希望地方政府共體時艱,一同度過在野黨大幅刪減中央政府總預算對國家所造成的困境。

總預算 蔣萬安 行政院 補助款 財劃法

延伸閱讀

統刪地方補助挨批違法 政院駁:完全尊重國會預算審議

統刪地方補助款挨轟 政院:地方有歲計賸餘、舉債可支應

聲請釋憲再槓立院! 政院指財劃法、總預算審議有重大明顯瑕疪

三峽重大車禍 衛福部:急救資源充足、持續關注需求

相關新聞

享通關禮遇搭公務車!張廖萬堅出訪帛琉夾帶妻子同行惹議 稱「會英文幫翻譯」

教育部政務次長張廖萬堅爆出假公濟私爭議。上月下旬,他率團前往帛琉參加第12屆「太平洋迷你運動會」的5天4夜公務行程,卻攜帶非公務員身分的妻子同行,不僅一同享受機場禮遇通關、使用機場公務貴賓室,更在帛琉共乘外交車輛,公私不分引發質疑。

彭振聲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深感震驚抱歉 「因為我而讓大家受苦了」

台北地方法院審理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涉京華城圖利案,今開庭前台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接獲妻子墜樓身亡噩耗,而趕回高雄奔喪;柯文...

【重磅快評】民進黨鱷魚眼淚難掩綠色恐怖的司法迫害惡行

台北地方法院今天繼續審理京華城案。不過就在開庭前,卻發生此案當事人台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妻子墜樓身亡事件。悲劇傳出後,彭振...

蕭美琴訪捷克險遭撞 黃國昌:府院黨高層養共諜洩多少密?

副總統蕭美琴年去年出訪捷克傳出中共外交人員尾隨,險釀車禍,捷克軍情局日前證實此事,引發譁然。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今指,府院黨...

僅3縣市初選黨內民主剩13.6% 游盈隆:賴清德未記取教訓

民進黨全國黨代表大會今天預計將通過「2026縣市長選舉提名條例」,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臉書表示,民進黨只剩下高雄市...

綠正國會中常委陳茂松 「4點聲明」挺林岱樺清白

民進黨立委林岱樺涉詐助理費遭起訴,民進黨廉政會也要求林7月30日到會說明。民進黨中常委陳茂松和林岱樺黨內派系同屬正國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