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MLB/大谷翔平「開門」1局飆159公里 隊友失誤後霸氣連飆2K

NBA/搶七大戰前震撼彈!杜蘭特轉戰火箭 「2+6」交易籌碼曝光

靠醫衛專業挺進WHA 邱泰源:健保與AI醫療讓全世界看見

衛福部長邱泰源(中)說,台灣與世界各國的交流是長期的,讓世界各國也看到我國願意參與國際組織,且我國有雪中送炭、幫助其他國家的精神,讓更多的國家願意協助我國參與國際組織。左起:衛福部國合組主任施金水、衛福部長邱泰源、衛福部次長呂建德。圖/衛福部提供
衛福部長邱泰源(中)說,台灣與世界各國的交流是長期的,讓世界各國也看到我國願意參與國際組織,且我國有雪中送炭、幫助其他國家的精神,讓更多的國家願意協助我國參與國際組織。左起:衛福部國合組主任施金水、衛福部長邱泰源、衛福部次長呂建德。圖/衛福部提供

第78屆世界衛生大會(WHA)正在瑞士日內瓦舉行,衛福部長邱泰源率領「世界衛生組織行動團」抵達日內瓦後,積極展開多項活動。邱泰源說,今年至日內瓦參與多項活動,以有效呈現我國長期以來的醫藥衛生政策,以及政府、公私團體的努力,同時讓更多的國家看到我國雪中送炭、幫助其他國家的精神,願意協助我參與國際組織。

今年中國代表團成員高達170多人,我國世衛行動團以小博大,邱泰源今晚透過視訊連線表示,我國在世界展現醫衛的實力,不是靠人數多寡,而是靠著長期以來,不斷提升醫藥衛生品質,如30年前建立健保制度,追求世界衛生組織(WHO)所訴求的全民健康的努力等。

邱泰源說,今年更追求健康台灣,建立全人照顧模式,於目前99.9%的照顧率,進而提升照顧品質,這一點一滴都是專業人員與政府相關單位努力的成果。今年世衛行動團針對多邊、雙邊會談及相關組織活動,沒有比去年少,參與成員在日內瓦是一個人當三個人用,以有效呈現我國長期以來的醫藥衛生政策,以及政府、公私團體的努力。

我國長期在醫療衛生的努力,支持其他國家的醫藥衛生,但隨著世界各國人口、醫院型態變化,各國於醫療衛生的需求不同。邱泰源說,我國持續幫助其他國家, 以因應不同的需求提供醫院興建、建立軟硬體設備,引進智慧醫療,導入AI(人工智慧),並針對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擬訂健康計畫等,提升該國民眾的照顧品質。

邱泰源指出,今天於WHA進行二對二辯論,十分感謝友邦為我國發聲,今年特別針對聯合國2758決議文,並決議文並未提到台灣,也就是說,中國沒有權力限制我國加入國際組織,因此,不讓我國加入國際組織是不合規定的,而在辯論中,友邦也呈現我國醫藥衛生對該國的協助,導入健康照顧計畫等,讓參與WHA的一百多個多家,感受到我國是熱血、醫療水準高,願意幫助其他國家。

邱泰源說,中國一直指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友邦為我國發聲指出,不讓世界各國被中國的謬誤所誤導,這是十分重要的,讓世界看到我國想要參與國際組織、向前邁進的力量與熱情。

至於,今年是美國最後一次參與世界衛生大會,明年即將退出,我國是否會面臨更艱困的挑戰?邱泰源說,台灣與世界各國的交流是長期的,美國今年年初仍引領許多國家聲援台灣,而美國聲援台灣為其政策,世界大國也看到我國願意參與國際組織,且我國有雪中送炭、幫助其他國家的精神,讓更多的國家願意協助我國參與國際組織。

邱泰源 日內瓦 WHA

延伸閱讀

新北市重大車禍釀3死12傷 邱泰源越洋要求全力救治孩童

三峽重大車禍 衛福部:急救資源充足、持續關注需求

中國大陸出席世衛大會 批評個別國家操弄台灣問題

台灣世衛場邊活動 宏碁廣達展現台灣智慧醫療實力

相關新聞

明年租補分攤 台中21.7億金額第一、北市自籌率四成最高

內政部日前以財劃法修正後地方自有財源增加為由,發函地方政府要求各縣市自籌一定比例的租金補貼經費,再度引發反彈。本報掌握,...

地方負擔租金補貼?盧秀燕難以答應:已經被刪32億了

內政部日前發函各縣市政府,明年起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經費將由中央與地方共同分攤。台中市必須負擔30%,與新北市並列...

民調/賴清德聲望回升至近五成 但不贊同度也走高

台灣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天公布最新民調指出,賴清德總統總統聲望為,四成九民眾贊同賴總統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四成六不贊同。台灣...

獨/監察院長陳菊住院近半年 賴清德「私人行程」探視

監察院長陳菊因病請假迄今已近半年,近來陳菊因請假是否支薪一事引發外界關注;賴清德總統今天上午南下高雄鳳山參加台灣基督長老...

廢監院修憲有兩大難關 朝野共挺的18歲公民權就功敗垂成

民眾黨在立院提出廢監院修憲案,不過,根據修憲法定流程,修憲案就算在立院順利推動,最後一步公民複決門檻超高,票數要達到選舉...

未來「補假不補班」!人事總處刪規定 不再補班湊連假

今年下半年及明年度行事曆已出爐,行政院人事總處也公布,基於國人已習慣週休二日作息,因此在「政府機關配合紀念日與節日補假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