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職場霸凌 范雲提修法明定調查程序、設再申訴管道

5月1日勞動節將至,民進黨立委范雲今偕@@@職場霸凌@@@被害人及勞教團體公布「職業安全衛生法」修正草案三大亮點,包括將職場霸凌定義回歸「行為」而非結果,明訂霸凌調查程序,並比照「性騷法」增設「再申訴機制」,強化勞工職場霸凌求助與救濟管道。
現行「職安法」缺乏明確職場霸凌定義,申訴、調查、處理機制也都沒有法律規定,導致被害人總是求助無門。去年底勞動部吳姓公務員之死,喚起各界對職場霸凌關注,范雲分析去年至今接獲的20餘件職場霸凌陳情案,並與民間團體討論後,提出范雲版修法草案。
范雲說明三大亮點,首先是將霸凌定義回歸「行為」而非「結果」。職場霸凌定義不應限縮於「利用職務或權勢等關係」,因此納進同儕或下對上的霸凌樣態。此外,也不應以「致其身心健康遭受危害」為要件,而應以霸凌者言行是否失當為基準,即便被害者未表現出身心健康受危害,也不代表職場霸凌的「行為」不存在。
范雲續指,其次是「母法明定申訴、調查程序」,勞動部預告草案雖保障勞工可申訴職場霸凌,卻未將申訴、調查程序、處理期限、調查小組組成等要項明定於母法,她的草案參照性工法,包括外聘調查委員應佔2分之1並於2個月內完成調查,避免調查不公或無限拖延。
范雲指出,勞動部預告草案無再申訴機制,因此她的草案版本增設「建立再申訴機制」,被害人可向主管機關或由其設立的第三方機構提出救濟。
記者會現場邀請受職場霸凌的代表現身說法,包括台大醫院護理長霸凌案,是因調查小組組成方式及對霸凌定義的誤解,導致申訴不成立;新北代理教師遭校長霸凌案,則是因為身份而全無再申訴救濟機制,被勞工局和教育局互踢皮球。
此外,台南國小校長霸凌教師案三位被害人,一位被害人不敢向學校申訴、一位被害人將地方教育局申訴後又自行撤案,皆是擔心學校調查不公正、教育局包庇學校選擇隱忍,凸顯公正調查機制及外聘調查委員的重要。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集體協商中心執行長洪維彬指出,學校受僱者應適用職安法,而非公務員體系處理,且校園職場霸凌來源不僅僅是校內系統,更應關注來自家長、社會團體,甚至學生的惡意對教師的霸凌態樣。
高教工會副理事長翟敬宜則說,近7成大專教職曾受爸領,但大多未選擇申訴,因為害怕官官相護,反成報復對象,因此建立「再申訴」的救濟管道相當重要。
▪ 專題/你的選區要投票嗎?看726罷免投票完整25選區名單
▪ 專題/25選區大罷免 罷免通過要符合這些條件
▪ 圖表/韓國瑜、黃捷、謝國樑…近5年罷免案一覽 這些人被拉下台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