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夏天到!30多歲男「梅花鹿」上身 皮膚醫:天氣炎熱患者暴增

陳水扁喊「清算非對付在野最佳方式」 臉書湧網友論戰諷:該回去關了

已婚男導師伸狼爪!陸男研究生52分鐘舉報遭性侵 北京理工大學火速解聘

政治獻金案李文娟聲請調查柯文哲3手機6硬碟 法官:要徵得同意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前木可公關公司負責人李文娟涉與胞兄前柯辦主任李文宗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共同侵占政治獻金、民眾黨政治獻金6234萬6790元,依公益侵占、商業會計法起訴;台北地院今傳喚她出庭,李女聲請調閱柯文哲扣案硬碟等證據欲證明無罪。

李文娟答辯主軸是柯文哲參選總統過後,木可公司仍有在做選後收尾工作,競總組織雖已結束,但還有後續事情做,因此獻金的錢才匯入木可,為證明無罪,李女聲請調查包括柯文哲扣案的3支手機、6個硬碟、2台電腦等證據資料。

此外,李文娟同時也聲請傳喚民眾黨立委黃珊珊、採風公司負責人孫丁君、木可相關人員吳敏瑄出庭。

準備庭中,公訴檢察官聲請傳喚木可會計何璦廷、孫丁君、柯文哲、李文宗,並聲請調閱監察院2024年3月就柯文哲違反政治獻金法的報告。

不過,由於李文娟大量聲請調閱柯文哲的扣案物內容資料,法官許芳瑜認為,資料到齊不見得與待證事實相關,且資料涉柯求學、工作數年甚至更久的隱私,李女的律師後來縮減調閱範圍,只針對柯的工作簿硬碟調閱,許表示,本周四柯出庭徵得其同意後決定准否。

檢方指控,柯文哲等以肖像權授權金、支付木可公司員工薪資、投資營利事業等方式,侵占政治獻金1724萬1036元,以商業行為包裝侵占犯行。

柯文哲先與木可簽訂肖像權同意書,約定將柯肖像權獨家授權給木可,再由木可與柯文哲競選辦公室簽訂「授權委託作業管理合約書」,李文宗則指示李文娟以肖像權授權金名義,由政治獻金匯付1500萬元予木可,將政治獻金挪供柯文哲私用。

檢方控,柯文哲等利用木可侵占政治獻金4510萬5754元,指柯文哲、李文宗、李文娟均明知募款小物為政治獻金,卻利用民眾為支持柯文哲而捐款政治獻金以換取募款小物,侵占政治獻金4133萬5588元。

此外,柯文哲、李文宗、李文娟明知「KP SHOW」募款演唱會是柯從事政治、籌募競選資金的活動,所得應屬政治獻金,卻由木可帳戶收受演唱盈餘77萬166元,將政治獻金侵占入己,3人另以木可收受採風公司所捐與民眾黨的政治獻金300萬元,由李文娟以木可公司開具不實統一發票。

木可公司負責人李文娟(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木可公司負責人李文娟(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獻金 李文娟 李文宗 柯文哲 民眾黨 黃珊珊

延伸閱讀

天天跪地磕頭求公平審判 陳佩琪:別看到「柯文哲」就逃亡串證

柯文哲秘書「橘子」許芷瑜疑藏匿日本或澳洲 列調查局外逃名單

柯文哲不服延押抗告遭駁回 民眾黨:司法雙標濫權濫押

京華城案涉貪延押 柯文哲等3人抗告遭高院駁回

相關新聞

不是自己人嗎?柯建銘探視陳菊吃閉門羹 他曝兩人積怨難解

監察院長陳菊因治療腦血管阻塞在高醫住院、復健中,除了前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蕭美琴前往探病,日前赴日「大休息」的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回國後也前往探望,卻吃了閉門羹,引發關注。資深媒體人羅旺哲指出,柯建銘與陳菊兩人之間,其實早有心結、積怨已深。

監委查蝦皮涉中資 遭質疑擴權

監察委員賴振昌、賴鼎銘日前表示,國人慣用的蝦皮購物平台疑具中資背景,影響我國資安及經濟主權,將申請自動調查。前監察委員仉...

再喊話倒閣 蔣萬安嗆:檢察官為何不搜吳釗燮辦公室?

國民黨台北市長蔣萬安晚間赴北檢聲援「戰獨裁」活動,並喊出倒閣;蔣萬安上午參加北投區里長座談受訪,針對國民黨台北市黨部被搜...

賴總統:中共網攻 每天240萬次

賴清德總統昨在台灣資安大會表示,以去年為例,政府網際服務每天受侵擾達兩百四十萬次,是前年的兩倍;過去幾個月來,台灣醫院、...

綠酸修選罷法「害到自己人」 翁曉玲:中選會曲解法律

多個罷免民進黨立委團體成員及國民黨多個地方黨部人員近日遭檢調搜索約談,有民進黨立委酸是當初國民黨立委翁曉玲主張修「選罷法...

扁喊清算不是對付在野勢力最佳方式 臉書湧入網友論戰

前總統陳水扁稱,不能說意見不一樣,就是「XX同路人」,清算絕對不是對付在野勢力最好的辦法;會後,持正反意見的網友在陳水扁...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