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00919「整體結構穩固」本季配息會降嗎?存股哥猜:殖利率維持年化12%的水準

NBA/巴特勒缺陣柯瑞狂砍36分 板凳助拳勇士擊落火箭

降營養吸收率、增胃食道逆流風險 6種食物建議別和咖啡一起吃

勞動節教師節放假? 劉世芳:選某種職業比較奇怪

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目前社會仍無共識,且要不要放假也牽涉到勞動關係的改善,因此不希望倉促立法。聯合報系記者曾吉松/攝影
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目前社會仍無共識,且要不要放假也牽涉到勞動關係的改善,因此不希望倉促立法。聯合報系記者曾吉松/攝影

朝野立委提案,將「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提升為法律,內政部長劉世芳今天說,希望維持現狀較有彈性;至於勞動節、教師節是否全國一致放假,她認為不要用身分別,特別選某種職業比較奇怪。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天審查「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法草案」、「國定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草案」等案,邀劉世芳列席。現行「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僅屬行政命令層級,民眾黨立法院黨團、國民黨立委牛煦庭、民進黨立委陳瑩與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等朝野立委,都提案將實施辦法提升為法律位階。

民進黨立委黃捷質詢時說,節日要不要紀念跟要不要放假是兩個層次,立委提案共26個版本,有些立委認為行憲紀念日要放假、823要作為紀念日等;她則認為4月7日言論自由日、5月24日婚姻平權紀念日應放假,名目很分歧,討論下去沒完沒了。

劉世芳答詢時表示,根據現行實施辦法,有12個紀念日、6個民俗節日、9個特定節日,其中包括開國紀念日、和平紀念日、春節、民族掃墓節、端午節、中秋節、農曆除夕、兒童節等11天是全國放假日,這些符合國際潮流以及台灣的歷史傳承中,值得紀念的日子。

至於該維持現行的實施辦法或立法,劉世芳說,有26個立委提案,「立法也不敢排斥」,但立法後會變得沒有彈性;如果一年有超過1/3都放假,像是中小企業或是小吃攤、咖啡廳等恐因沒有人手,無法達成共識。

國民黨立委許宇甄問,內政部是否研究若要增加國定假日會增加哪幾天。劉世芳說,保持開放態度,若要增加放假天數,依立委提案版本共有31種不同的假日,很難統合,到底哪個才是最好,必須有朝野共識,公私部門也必須有共識。

許宇甄追問,是否贊成將教師節恢復為國定假日。劉世芳表示,教師節要恢復為國定假日,包括有立委提到是孔子誕辰紀念日,另外也是民進黨黨慶,「這樣放下去的話,人家會以為我們為了自己放假」。

許宇甄則說,她不知道民進黨慶是9月28日,她也問劉世芳是否知道國民黨慶是哪天;劉世芳則說,不知道。許宇甄表示,「不會覺得你們自肥」;劉世芳說,但會影響偏鄉教師以及學生的受教權。

另外,劉世芳在回答國民黨立委葉元之質詢時表示,希望維持現狀,實施辦法比較有彈性;但如果全國要一致放假,她認為不要用身分別,特別選某種職業、身分比較奇怪,不希望這是政黨爭議,而是大家坐下來談是否增加全國放假日。

劉世芳 教師節 節日

延伸閱讀

「七天國定假」如何達共識? 劉世芳嗆:特定團體別綁架勞工

認同教師節放假? 劉世芳憂被誤會:那天是民進黨黨慶

立院今排審恢復勞工7天國定假 劉世芳:宜維持現況

六成民意支持增國定假日 內政部長:政策不能只靠民粹

相關新聞

預算解凍報告 挨批「早就寫好,只是壓著不送」

網路前晚流傳一則訊息,內容是文化部主計處寄信提醒同仁,送出預算解凍報告時要「確認不會有被解讀成早早就寫好現在才送的字眼,...

神隱多日終現身 柯建銘京都「大休息」不忘「大成宮」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本月9日缺席立法院會及民進黨中常會,12日也缺席民進黨「向人民報告」新竹市場宣講活動,引發臆測...

京華城案涉貪延押 柯文哲等3人抗告遭高院駁回

台北地院審理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等人涉貪案,3月28日裁定柯、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台北市議員應曉薇、前柯辦主任李文宗自4月...

傳柯文哲水腎明動手術 民眾黨指北所沒說清狀況:儘速核准自費延醫

媒體報導,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今天第三度戒護就醫,預計明天進行手術。民眾黨說,透過北所新聞稿無從得知柯文哲實際身體狀況與就...

綠新北造勢引發藍綠互槓 江怡臻批卓榮泰造謠 質疑蘇巧慧默不作聲

民進黨昨在新北市板橋辦「人民是頭家」政策說明會壓軸場,行政院長卓榮泰大談中央臂助新北建設,但財劃法修法後,地方拿走中央3...

柯文哲身體不適!北所證實今晚戒護送醫 小草開心歡呼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今天下午赴台北看守所遞申請書,要幫柯文哲申請自費醫生,怒批「難道要把柯P關到死嗎?」看守所對面也聚集多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