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再晚一天恐怕就死了」林明佐昨清創手術3、4小時 家屬心痛發聲

少年加入詐團盯水兼收水…她遭詐憤而提告 父母負連帶責任賠375萬

「台灣不是不好」館長今晚返台 總結訪陸行非常成功:仇恨來自不了解

錯誤能源政策讓台灣慘虧還頻失言 國民黨轟郭智輝下台

國民黨今舉行記者會仍將砲口對準郭智輝,質疑民進黨死抱反核神主牌,忽略產業與經濟需求,最廢、最會躺平、最會擺爛的郭智輝還頻失言,重創台灣形象,應該下台負責。圖/國民黨提供
國民黨今舉行記者會仍將砲口對準郭智輝,質疑民進黨死抱反核神主牌,忽略產業與經濟需求,最廢、最會躺平、最會擺爛的郭智輝還頻失言,重創台灣形象,應該下台負責。圖/國民黨提供

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因不當言論二度鞠躬道歉。國民黨今舉行記者會仍將砲口對準郭智輝,質疑民進黨死抱反核神主牌,忽略產業與經濟需求,最廢、最會躺平、最會擺爛的郭智輝還頻失言,重創台灣形象,應該下台負責。

國民黨發言人楊智伃指出,立法院質詢時,每個部會首長的照妖鏡馬上出現,本來都在哭窮,實情是幾乎各部會預算都漲了,比去年來得多;在議場被問到預算是多少卻完全答不出來的,就是郭智輝。經濟部預算今年漲了315億元,郭智輝被問到卻啞口無言,到底是不認真還是不負責?

台北市議員詹為元舉出郭智輝歷次失言紀錄,去年6月15日,郭說 「電價不是愈便宜愈好,當電價太便宜,大家容易浪費電。」今年1月24日,郭脫口美國總統川普只當一任「影響有限」;2月26日,美國將對台灣晶片課徵100%關稅,郭竟說「不一定不合理」;3月9日,郭節目上竟以「蒙古症」比喻台積電與英特爾合資。「郭智輝擔任經濟部長,沒有最廢,只有更廢。」

台北市議員鍾沛君表示,電價議題在台灣已快變成「月經題」,每個月都要討論一次。電價審議委員會已說「開源不如節流」;與其漲電價、拿撥補,不如檢討發電成本,不是本末倒置要求員工勒緊褲帶或降低維護品質。好像若不給台電漲電價,全民就會被情緒勒索。

鍾沛君說,幾個月前,郭智輝說要去菲律賓種電,當時引發一陣譁然,到現在還在幫雲豹能源當側翼,業配菲律賓買電很棒棒,如果大家同情這種貨色,誰來同情用肺發電的台中市民?誰來同情活在跳電恐懼之下,且還一直繳納稅金來填台電虧損的全國人民?

桃園市議員凌濤表示,郭智輝就是「唬爛界的大師、擺爛界的王者」,台電4000億元愈補愈大洞,電價卻年年在上漲。郭智輝說如果不撥補1000億元,電價要上漲;但事實是,就算過去每年已經撥補將近4000億,每年電價漲幅還是約8.5%到12.5%,根本是破網補不完、電價漲不停。

凌濤說,台電撥補來自人民納稅錢,漲電價又是人民的荷包;若需要補助這2000億元,應發給全民每戶2萬元,大家自己去繳電費,不要被政府再剝兩層皮。台電虧損已達到舉債上限,每次都用納稅錢撥補作為解決方案,根本是讓台電進入慢性疾病。

凌濤說,郭智輝曾喊2032年台灣國民年所得平均所得要超過以色列,也喊2028台灣的AI要變成全球前3名,要培養出20萬的AI人才,但具體作法完全沒有提出,這跟聯電創辦人曹興誠喊「30萬神射手、300萬黑熊大軍」的空話有何兩樣?

電價 郭智輝 台電

延伸閱讀

【重磅快評】史詩級災難 民進黨從來不缺「新三寶」

蒙古症歧視言論引爭議 郭智輝二度為失言鞠躬道歉

經長郭智輝再為失言鞠躬致歉 強調政府與台積電有密切聯繫

郭智輝鞠躬致歉:造成唐氏症病友企業困擾表達最深歉意

相關新聞

獨/監察院長陳菊住院近半年 賴清德「私人行程」探視

監察院長陳菊因病請假迄今已近半年,近來陳菊因請假是否支薪一事引發外界關注;賴清德總統今天上午南下高雄鳳山參加台灣基督長老...

廢監院修憲有兩大難關 朝野共挺的18歲公民權就功敗垂成

民眾黨在立院提出廢監院修憲案,不過,根據修憲法定流程,修憲案就算在立院順利推動,最後一步公民複決門檻超高,票數要達到選舉...

未來「補假不補班」!人事總處刪規定 不再補班湊連假

今年下半年及明年度行事曆已出爐,行政院人事總處也公布,基於國人已習慣週休二日作息,因此在「政府機關配合紀念日與節日補假及...

史哲最快明天就任高鐵董事長 鄭光遠下周一正式接掌台鐵

交通部昨正式宣布雙鐵人事異動案,行政院政委史哲接任台灣高鐵董事長,原董座鄭光遠轉任台鐵董事長。據了解,航發會今已完成改派...

霸凌下屬又濫用就安基金買禮盒 監察院通過彈劾謝宜容

勞發署北分署前分署長謝宜容霸凌基層公務員案引眾怒,監察員今通過多位監委提案彈劾前署長蔡孟良及謝宜容。監察院指出,謝涉職場...

影/不要講「用肺發電」?盧秀燕連嗆3次 彭啓明說話了

立院通過2028無煤中火,台中市長盧秀燕日前在答詢時,指環境部長彭啓明叫大家不要講「用肺發電」,她連說3次「用肺發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