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復活節好消息!普亭宣布「停火30小時」 盼烏國能效法

大買1.2萬張庫藏股露玄機? 法人建議逢低布局這檔網通股

【重磅快評】新加坡六度發購物金 台灣還在找理由?

去年稅收超徵5283億台幣創歷史新高, 國民黨立院黨團推動「還稅於民2.0」,每人普發1萬元,官方用各種理由推拖。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稅收超徵5283億台幣創歷史新高, 國民黨立院黨團推動「還稅於民2.0」,每人普發1萬元,官方用各種理由推拖。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加坡近來宣布將對每戶家庭發放800星元,即約新台幣1萬9千元的「鄰里購物券」,以應對高物價,緩解民生壓力。反觀台灣,在稅收連年超徵下,國民黨提出還稅於民主張,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後,官方用各種理由推拖,對照之下,不禁令民眾既羨慕又感嘆。

財政部公布去(2024)年超徵稅收達5283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日前提出「還稅於民2.0」,主張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結果不出所料,財政部老調重彈,搬出的說詞就是要拿來先還債,再三強調財政紀律;賴總統則說「對社會進行更大的投資」。

前者被立委算出來,2021年到2023年超徵稅收已高達1兆3424億元,但2021到2023年還債金額不過3960億元,其他的到哪裡去?所謂還債之說根本不成立。至於對社會進行更大投資,包括長照3.0,這不就是在政府運用稅收向來在做的事?與還稅於民並不牴觸。

台灣對「還稅於民」不乾不脆,倒是鄰近的新加坡先做了。新加坡總理黃循財日前宣布,今年計劃發放800星元的「鄰里購物券」。這是星國第六次進行此類補助措施,用意在幫助家庭應對高物價,尤其是在食品和居住開支方面的壓力。這一系列的購物券發放始於2021年,隨著物價上漲和經濟壓力,政府逐步增加了補助金額,去年是發放600星元。

不只新加坡,澳門也有類似的措施,以發放現金或消費券以支持居民,特別是在疫情期間。澳門的政策通常是針對全體市民,並透過電子支付系統進行發放,以提高便利性和效率。

在其他國家,如美國和英國也有類似的例子。例如,美國在疫情期間發放多輪刺激支票,以幫助居民度過經濟困難;英國推出消費券計畫,鼓勵民眾在本地商店消費,以促進經濟復甦。這些政策反映出各國政府在面對經濟挑戰時,通過直接財政支持來減輕民生負擔的努力。

回到台灣,政府的稅收是從人民口袋掏出來的,上繳給政府是拿來做事的,民眾對政府部門的浪費自然深惡痛覺。看看美國總統川普請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成立DOGE(政府效率部門)對行政部門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在美國獲得民意支持,就是明顯的例子。

台灣稅收連年超徵雖說與財政部的估算失準有關,但也是全民努力的經濟果實。學者估算,稅收成長率8.8%,是經濟成長率的2倍多,顯示稅收不只是超徵,政府更是超拿經濟成長的果實,其中不乏通膨及稅制對人民的剝削。

按理說,超徵稅收應該優先還債,而不是拿來當特別預算、追加預算亂花,若這些都做不到,與其被政府亂花,不如還稅於民,別再找藉口。

新加坡 美國

延伸閱讀

新航將增班澳洲、南非 盼吸台灣在內轉機客

新加坡大選將至 總理祭補助應對高物價盼緩民生壓力

經濟日報社論/稅收創三項新高 透露嚴重警訊

超徵5千億元會還稅於民?賴總統表態:用於社會投資

相關新聞

神隱多日終現身 柯建銘京都「大休息」不忘「大成宮」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本月9日缺席立法院會及民進黨中常會,12日也缺席民進黨「向人民報告」新竹市場宣講活動,引發臆測...

京華城案涉貪延押 柯文哲等3人抗告遭高院駁回

台北地院審理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等人涉貪案,3月28日裁定柯、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台北市議員應曉薇、前柯辦主任李文宗自4月...

傳柯文哲水腎明動手術 民眾黨指北所沒說清狀況:儘速核准自費延醫

媒體報導,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今天第三度戒護就醫,預計明天進行手術。民眾黨說,透過北所新聞稿無從得知柯文哲實際身體狀況與就...

綠新北造勢引發藍綠互槓 江怡臻批卓榮泰造謠 質疑蘇巧慧默不作聲

民進黨昨在新北市板橋辦「人民是頭家」政策說明會壓軸場,行政院長卓榮泰大談中央臂助新北建設,但財劃法修法後,地方拿走中央3...

柯文哲身體不適!北所證實今晚戒護送醫 小草開心歡呼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今天下午赴台北看守所遞申請書,要幫柯文哲申請自費醫生,怒批「難道要把柯P關到死嗎?」看守所對面也聚集多位...

國民黨大陸部前主任挺反分裂法 邱垂正:回台會約談

台灣人士、南開大學台灣政治研究中心主任黃清賢公開表態支持中國大陸「反分裂國家法」,陸委會主委邱垂正今日表示,等黃回到台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