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科技股帶動 史指那指大漲逾2%、道瓊升近500點

川普祭對等關稅 學者:回到1913年前用外國錢養聯邦

美國總統川普(圖)未來將祭出「對等關稅」,大打關稅戰。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圖)未來將祭出「對等關稅」,大打關稅戰。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未來將祭出「對等關稅」,大打關稅戰。清華大學助理教授何志勇今日表示,川普此舉是回到美國聯邦政府1913年以前的做法,「以關稅取代所得稅」的做法,拿外國的錢,負擔聯邦政府的支出,台灣收取所得稅,稅源多為受薪階級,按馬斯克的減少政府浪費標準,民進黨政府總預算不斷膨脹,恐不合格。

何志勇說,川普祭出「對等關稅」,以關稅壁壘的手段來「鼓勵」各國企業轉移陣地,到美國生產製造,就可免徵關稅。台灣的晶片產業,當然也是川普的標的物之一。川普宣稱「不排除課徵台灣晶片100%的關稅」,其「對等關稅、美國製造」政策,預計四月上路,令包括台灣在內的世界各國人心惶惶。

何志勇提到,回顧美國歷史,關稅自1789年美國開國,第一屆國會便立法,將其納為重要的聯邦政府收入來源。當時,美國是沒有所得稅的。所得稅一直是到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聯邦政府因財政需求,國會才立法開始課徵所得稅。

何志勇說明,戰後,1872年,又廢止所得稅。但此時,美國國會立法課徵所得稅並無憲法授權,事後引起法界爭議。19世紀上半葉,美國的關稅平均高達50%;19世紀下半葉,期間雖短暫課徵所得稅,美國的關稅平均仍有40%之譜。

何志勇指出,1913年,美國通過第16條憲法修正案,正式授權國會立法課徵所得稅。國會旋即立法課徵所得稅,也是現行美國所得稅制度,同時降低關稅稅率從40%到25%左右。如今,美國第47任總統川普的重要競選政見之一,就是要「以關稅取代所得稅」,即廢除所得稅。

何志勇說,外人聽起來可能覺得荒謬,但川普的做法,其實就是回歸到美國聯邦政府1913年以前的做法。換言之,「以關稅取代所得稅」的做法,就是拿外國的錢,來負擔聯邦政府的支出;拿外國的錢,免徵老百姓所得稅,「圖利」美國人民。這就是美國的「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

何志勇表示,他不諱言,任何國家執行外交、經貿政策,不都是以維護自身的「國家利益」為主嗎?以這個標準來看,川普是做符合美國人民的利益的事。不過,關稅壁壘有可能引起的物價上揚、通貨膨脹,將會是川普政府必須要設法避免的大課題。否則,結果可能會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何志勇指出,看了美國的例子,想想台灣。台灣是有收所得稅的國家,而且據統計,所得稅來源多為受薪階級,有錢人反而多能避稅。租稅不公平的議題,為時已久。

何志勇強調,政府課徵所得稅的錢拿去做什麼了?是濟弱扶傾,投入社福,減少貧富差距?還是持續擴大政府機關的規模,聘更多的人,來管制台灣人更多的事呢?或是分配更多的資源給「自己人」呢?按照川普的「第一哥們」(The First Buddy)馬斯克所定減少政府浪費的標準,民進黨執政下中央政府總預算不斷膨脹、部會不斷增加的台灣,恐怕不合格。

何志勇 川普 美國

延伸閱讀

國民黨:高層級代表團訪美 將與美方核心溝通

美中東特使負責對俄談判!零外交經驗卻已見過普亭 烏特使反被排擠

美官網刪「不支持台獨」…陳學聖揭川普意圖:拿到籌碼 台灣被犧牲

嚇阻俄唯一方法…英相施凱爾:歐部隊在烏克蘭部署需有美當後盾

相關新聞

預算解凍報告 挨批「早就寫好,只是壓著不送」

網路前晚流傳一則訊息,內容是文化部主計處寄信提醒同仁,送出預算解凍報告時要「確認不會有被解讀成早早就寫好現在才送的字眼,...

神隱多日終現身 柯建銘京都「大休息」不忘「大成宮」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本月9日缺席立法院會及民進黨中常會,12日也缺席民進黨「向人民報告」新竹市場宣講活動,引發臆測...

京華城案涉貪延押 柯文哲等3人抗告遭高院駁回

台北地院審理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等人涉貪案,3月28日裁定柯、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台北市議員應曉薇、前柯辦主任李文宗自4月...

傳柯文哲水腎明動手術 民眾黨指北所沒說清狀況:儘速核准自費延醫

媒體報導,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今天第三度戒護就醫,預計明天進行手術。民眾黨說,透過北所新聞稿無從得知柯文哲實際身體狀況與就...

綠新北造勢引發藍綠互槓 江怡臻批卓榮泰造謠 質疑蘇巧慧默不作聲

民進黨昨在新北市板橋辦「人民是頭家」政策說明會壓軸場,行政院長卓榮泰大談中央臂助新北建設,但財劃法修法後,地方拿走中央3...

柯文哲身體不適!北所證實今晚戒護送醫 小草開心歡呼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今天下午赴台北看守所遞申請書,要幫柯文哲申請自費醫生,怒批「難道要把柯P關到死嗎?」看守所對面也聚集多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