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我是台灣孩子!陸配亞亞老公全台語控訴:難道要我走?

他買高股息「3大天王」月領9萬當房貸現金流 網讚最強防禦手段

大罷免延燒…花蓮縣府遭控「查水表」 檢依違反選罷法兵分四路搜索調查

民調/政黨認同度綠仍大於藍 白營支持者逾半挺藍

最新台灣政黨認同度出爐。圖/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最新台灣政黨認同度出爐。圖/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最新台灣政黨認同度出爐,台灣民意基金會調查發現,與上次相比,國民黨上揚8.4個百分點,達30.9%,民進黨雖然也有成長6個百分點至43.9%,但上揚幅度不如國民黨,兩黨差距縮小至2.4個百分點。調查中特別發現,民眾黨支持者過半數自覺與國民黨理念較接近。

當民調問及「目前國內有兩個主要政黨,民進黨與國民黨,請問哪一個政黨的理念和主張跟您較接近?」,結果顯示,43.9%民眾認為較接近民進黨的理念和主張,30.9%民眾認為較接近國民黨的理念和主張,21.8%不偏任何政黨,3.4%不知道、拒答。

目前台灣社會中,綠認同者比藍認同者多13個百分點,台灣藍綠勢力比率是1比1.42,綠認同者約等於藍認同者的 1.42倍。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指出,這項發現傳達了一個重要的訊息,那就是,當前台灣兩大政黨的群眾基礎,綠遠大於藍。

與最近一次相比,也就是2024年9月,藍綠基本盤出現顯著變化。民進黨認同者上揚6個百分點,國民黨認同者上揚8.4 個百分點,兩大黨各有斬獲,但國民黨斬獲更多。從另一個角度看,四個月前,民進黨認同者比國民黨認同者多15.4個百分點,如今縮小了2.4 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中性選民(獨立選民)大幅萎縮,從37.5%縮小到21.8%,一共縮小了15.7個百分點,約等於306萬人。

分析台灣人對政黨認同強度來看,13.6%非常接近民進黨,30.3%還算接近民進黨,25.5%還算接近國民黨,5.4%非常接近國民黨,21.8%中性選民(或獨立選民), 3.4%不知道、拒答。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分析,與上次比較,強烈民進黨認同者略增1.5個百分點,溫和民進黨認同者上揚4.5個百分點;強烈國民黨認同者只增加0.1個百分點,但溫和國民黨認同者激增8.2個百分點;代表台灣政黨體系出現兩極化現象,但增長的主要是溫和派而非死硬派,民眾黨支持者因柯案而轉向國民黨是關鍵因素之一。

進一步交叉分析,從政黨傾向看,民進黨與國民黨支持者都各自有超過九成認同其政黨,但民眾黨支持者一成七認同民進黨,五成二認同國民黨,三成一中性選民。

游盈隆指出,民眾黨支持者中自覺與國民黨理念較接近者,在2024年1月總統大選剛結束時,只佔全黨的四分之一,現在已經佔超過半數以上,來到51.8%,這是一種向國民黨理念與主張急遽靠攏的現象。

他說,當過半數民眾黨支持者自覺較接近國民黨的理念和主張時,它原本擁有可觀的與民進黨理念較接近的人也逐漸消失至16.5%;同樣地,中性選民原本佔有民眾黨支持者可觀的比例,如今也降到最低31.1%。一言以蔽之,今日的民眾黨已經不是一年前的民眾黨。它對藍綠政黨競爭會帶來何種衝擊和影響,值得審慎評估。

國民黨 民眾黨 民進黨

延伸閱讀

促團結不能只靠喊話 游盈隆籲賴:真誠無私分享權力

游盈隆:執政黨一再喊在野黨何不倒閣 非常丟臉

國運下下籤與蔡英文首任撞籤 游盈隆:盼給當權者啟示

「大罷免」賴清德踩煞車 游盈隆:明智的決定 否則最後輸家是民進黨

相關新聞

國民黨大陸部前主任挺反分裂法 邱垂正:回台會約談

台灣人士、南開大學台灣政治研究中心主任黃清賢公開表態支持中國大陸「反分裂國家法」,陸委會主委邱垂正今日表示,等黃回到台灣...

黃國昌批民進黨「假消息、不民主」 呼籲人民站出來對抗執政黨濫權

民眾黨今天下午在新北市板橋辦「人民要當家 全民問政宣講」首場活動,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黃國昌領銜,黃痛批,民進黨不斷散播...

民眾黨「全民問政宣講」首站板橋登場 小草齊聚批執政黨

台灣民眾黨今下午在新北市板橋舉行「人民要當家 全民問政宣講」首場活動,由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黃國昌領銜,立委張啟楷、陳昭...

陸配亞亞依親居留遭廢 移民署今強硬聲明:限期離境否則強制出境

陸配網紅劉振亞在抖音經營頻道「亞亞在台灣」,逾46萬人追蹤,日前遭檢舉影片鼓吹大陸武力統一言論,移民署約談調查,認定她言...

獨/國會去年大亂鬥 多名藍委收到檢方傳票

立法院去年底闖關3大法,朝野爆發肢體衝突,據了解,民進黨立委對多名國民黨立委提告傷害罪,有多名藍營立委收到檢方傳票。國民...

AIT:促進美台合作共享價值 曾贊助黑熊學院

新黨台北市議員侯漢廷質疑,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創辦的黑熊學院曾接受美國在台協會資助。美國在台協會今天表示,提供贊助給廣泛社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