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柯文哲違反政治獻金法 監院裁罰374萬、沒入5579萬

國防大學教授疑與陸技術合作 涉詐研究經費遭檢調搜索帶回

抓到「彭家軍」了!高雄稅務抽獎8成被他抽中 駭入手法曝光

被鎖定罷免立委聲量大比拚 葉元之還輸三藍委

大數據分析結果顯示,透過分析藍綠陣營立委與支持者的Facebook、Instagram、Threads等社群數據發現,與罷免相關話題當中,藍綠陣營動員力出現顯著差距。圖/TPOC提供
大數據分析結果顯示,透過分析藍綠陣營立委與支持者的Facebook、Instagram、Threads等社群數據發現,與罷免相關話題當中,藍綠陣營動員力出現顯著差距。圖/TPOC提供

罷免議題延燒,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蒐集今年1月4日至2月3日之間,藍綠陣營區域立委在罷免話題的網路聲量。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在聲量最高的前10人中,國民黨佔7人,且主要聲量來源均源自「被罵」的被動聲量,並非因主動發動攻擊而獲關注。

數據顯示,在聲量最高的前10人中,包括黨團總召傅崐萁、立委徐巧芯、王鴻薇、葉元之、陳玉珍、羅智強、洪孟楷等人均入榜。傅崐萁、徐巧芯兩人聲量雙雙突破8萬則,他們的熱門話題包括春節期間發春聯時被嗆聲,陳玉珍的熱門話題則是因筆戰時嗆影視工作者「丟掉那隻要飯的碗」遭砲轟,聲量突破4.2萬則。

民進黨立委部分,除了被點名「雙罷」的吳思瑤、吳沛憶入榜,各自創下超過6.7萬則、2.2萬餘則聲量,來自台南市的王定宇也擠進前10,聲量約1.7萬多則,至於其他被鎖定的中南部立委,與罷免相關的聲量則不高。

TPOC指出,透過分析藍綠陣營立委與支持者的Facebook、Instagram、Threads等社群數據發現,與罷免相關話題當中,藍綠陣營動員力出現顯著差距。綠營相關貼文數超過4300多則,創造超過221萬次超高互動數,反觀藍營相關貼文數僅1400多則,整體互動數只有27.8多萬次,且綠營貼文的平均互動數也是藍營的2.6倍左右。

TPOC表示,藍營互動數排名較高的頻道,多來自立委本人的自媒體,如徐巧芯、韓國瑜、王鴻薇、羅智強粉絲專頁創造超過1.5萬則聲量,相反地綠營社群較為「百花齊放」,除了積極發文的柯建銘、沈伯洋個人頻道外,挺綠關鍵意見領袖的表現也相當突出,創造破萬聲量者比比皆是。

TPOC指出,網路數據分析結果顯示,目前綠營支持者對罷免議題討論度相當熱絡,網路動員網絡更為完整且團結,而藍營主要依賴立委個人的自媒體發聲、發動議題,較為缺乏支持者自發性擴散、集結,使得在網路輿論戰場上,擅長網路動員的民進黨陣營仍佔據優勢;但不容忽視的是,縱使空戰、主導輿論會在蒐集連署書階段扮演重要角色,但最終是否能催出足夠多的罷免票,挺過投票率、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等罷免門檻,恐怕仍須仰賴陸戰組織實力。

大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在罷免聲量最高的前10人中,國民黨佔7人,且主要聲量來源均源自「被罵」的被動聲量,並非因主動發動攻擊而獲關注。圖/TPOC提供
大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在罷免聲量最高的前10人中,國民黨佔7人,且主要聲量來源均源自「被罵」的被動聲量,並非因主動發動攻擊而獲關注。圖/TPOC提供

罷免

延伸閱讀

「抗罷」當秘密武器 李四川爽快答應:我住葉元之選區

葉元之爆料:連署站是前立委找的 張宏陸抱怨被罷免殃及

影/立委葉元之出席板橋里長座談 談爭取地方建設成果疑落淚

新北6藍委、3綠委被提罷免 葉元之罷團搶先送第一階

相關新聞

徐巧芯危險了?國民黨公布民調 47.8%反對罷免

大罷免潮來襲,TVBS民調中心今公布調查結果,國民黨立委徐巧芯罷免案,有57%民眾表示會投同意罷免,高於37%不同意罷免...

朱立倫:用更大民主反惡罷

為反制大罷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親率黨籍立委在立法院議場前舉行記者會,宣布推動「反廢死」、「反戒嚴」公投,將由國民黨立委...

再批大罷免是「惡的循環」 謝長廷:致公務員集體無力

大罷免遍地烽火,總統府資政、前駐日代表謝長廷昨稱示,大罷免是「惡的循環」,民主政治應該互相妥協。他今在臉書補充「惡的循環...

柯建銘:國民黨就要倒了 哪來「葉元之防線」?

民進黨今天起展開下鄉政策說明會,被視為助陣大罷免。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今天表示,最近聽聞國民黨有「葉元之防線」,但藍...

藍營反制大罷免!首都一級戰區曝戰略 每場千人「罷雙吳」

民進黨發起「大罷免」,台北市成一級戰區,國民黨積極展開攻、防反制。國民黨台北市黨部預估罷免綠營「雙吳」的一階連署應該會過...

罷免案藍綠目前34比0 王鴻薇:中選會不能幫到這麼過分

全台掀起大罷免,目前已經有34位國民黨立委進入第二階段罷免連署,反觀罷免民進黨立委部分仍在補件審查中。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