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稱風電、太陽能每度多5元 童子賢:核電可省N千億

台中母子逛誠品被當賊 市警局認有疏失今記「申誡處分」

今急凍剩4度…還沒冷完?專家曝3月「最後一波」冷空氣時間

恐淪為口號?賴清德宣布「減碳新目標」 環境部:不是達不到

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今天登場,召集人賴清德總統宣布台灣2032、2035年的減碳新目標。圖/取自總統府YT頻道
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今天登場,召集人賴清德總統宣布台灣2032、2035年的減碳新目標。圖/取自總統府YT頻道

賴清德總統今宣布,台灣2032、2035年的減碳新目標,分別為32%正負2個百分比、38%正負2個百分比,遭學者質疑恐淪為口號,環團認為能源轉型需達到3里程碑,才能落實新減量目標。環境部表示,新減量目標為各部會對應減量措施評估出來,雖無法達到環團期待的2032年減碳46%、2035年減碳52%,但相比過去,減量的步伐已前進不少。

綠色和平認為,若要達到2032年減量32%±2、2035年減量38%±2的減碳新目標,就須先達到能源轉型3大里程碑,包含2032年後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必須超過50%;2035年前全面淘汰燃煤電廠,降低最主要的溫室氣體排放來源;承諾2025年起天然氣發電零成長,並於2030年逐步降低天然氣占比。

而台灣氣候行動網絡指出,若要符合2050年淨零排放的法定目標,台灣恐怕需在2030年達到減量40%才算足夠,2032年應達成減量46%,2035年則應達到減量52%。

另外,台大環工所兼任助理教授劉銘龍表示,2025年減量10%似乎希望渺茫,若沒有提出更可行的方案,新減量目標恐淪為口號。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表示,今天公布的新減量目標是由各部會,對應具體減量措施估計而來,之所以會從正負1個百分比,變成正負2個百分比,是因為把潛在的科學技術也納入,因此如原再生能源2030年占比30%目標,可能因為技術成熟與否而影響進度。

黃偉鳴強調,新減碳目標的設計目的就是要取代燃煤,且穩定發電,若再生能源可發展更多,就能達到這樣的目標,但現在的技術下較難達成,因此減碳量要符合環團期盼較為困難,但目前訂定出的減碳目標,相比過去已是邁開一大步步伐。

至於原第二期階段管制目標,相較基準年2005年,2025年減碳量減少10%目標恐跳票,黃偉鳴說,原設定再生能源發展及減碳量,受到疫情影響,導致進度往後延,但只要技術突破,馬上就能達到目標;先前環境部長彭啓明也曾說,預估2025年實際減碳量會接近原設定目標,但可能要到2026年才完全落實。

黃偉鳴表示,「不是達不到目標,只是慢一點」,技術突破、發電成功,後續進度就會追上來,這也是彭啓明在今天國家氣候變遷委員會上,報告時說「如果技術突破就能加1、加2,但如果技術沒有突破,減碳目標就會減少」的意思。

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如果技術突破,減量目標就能加1、加2,如果沒有就會變減,因此期待新的能源技術。圖/截自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YouTube
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如果技術突破,減量目標就能加1、加2,如果沒有就會變減,因此期待新的能源技術。圖/截自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YouTube

再生能源 彭啟明 減碳 環團 賴清德

延伸閱讀

總統府預算遭凍結 氣候委員會民間委員自願放棄車馬費

2026桃園選戰民調大幅領先 張善政這麼看待對手

四接環評明登場 彭啓明:審查機制決定「若有人翻桌非國家之福」

四接17日環評 經長盼充分溝通獲認同

相關新聞

減碳新目標…2032年減32% 2035年減38%

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昨舉行第三次會議,身兼召集人的賴清德總統宣布台灣減碳新目標,相較基準年二○○五年,二○三二年...

減碳新目標 環團:先落實3大能源轉型

總統賴清德昨宣布二○三二、二○三五年的減碳新目標,相較基準年二○○五年,分別將減量百分之卅二正負二個百分比、百分之卅八正...

2035年減碳上看40%?一圖看懂台灣「國家自訂貢獻」進度

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昨舉行第3次會議,身兼召集人的賴清德總統宣布台灣減碳新目標,相較基準年2005年,2032年...

總統宣誓2035減碳38% 新目標增六大部門、20項旗艦計畫

賴清德總統昨(23)日宣布最新國家減碳目標,2032年較基準年減碳32±2%,2035年則減少38±2%(即上看40%)...

工商界:減碳目標過高 更難達標

總統賴清德昨宣布減碳新目標的草案,強調台灣二○三二年要減量百分之卅二加減二、二○三五年減量百分之卅八加減二。對此,有工商...

觀察站/邁向大火力時代 高減碳恐淪空談

賴清德總統昨宣布,二○三二、二○三五年的減碳新目標,規畫燃煤發電要從二○三○年百分之廿,降至二○三五年的百分之九,再生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