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陸指「以台制華」、縱容台獨 美:豈能自稱世界的穩定力量

AI超級盃來了!黃仁勳GTC 2025揭幕演說 宣告下一代新產品

【重磅快評】總統羞辱警察,民進黨執政下的警察宿命

賴清德總統日前出席警政署署務會報,致詞時表示打詐尚未成功,點名內政部長和警政署長要提出對策。記者潘俊宏/攝影
賴清德總統日前出席警政署署務會報,致詞時表示打詐尚未成功,點名內政部長和警政署長要提出對策。記者潘俊宏/攝影

警政署114年第1次署務會報,原本特別配合賴清德總統行程安排在20日舉行,希望總統為警察同仁加油打氣,未料總統花很長時間檢討打詐不力,要求警政署提出對策。而總統的重話也引發基層警察不滿,要求賴總統對羞辱全國警察詐欺防制辛勞的言論道歉。

內政部打詐儀錶板詳列每月詐騙統計和打詐成效,但賴總統直接指出,每年詐騙案件逾18萬件,破獲2430件,僅百分之一點多;查扣不法所得144億元,也不到總財損十分之一;還屢傳國人赴緬甸、柬埔寨被抓遭不人道對待。賴清德當場點名台下內政部長劉世芳、警政署長張榮興「務必提出對策」。

蔡政府時期組建的「打詐國家隊」,早已被檢察官認證是「國家級詐騙」。詐騙愈打愈旺,民眾無不咬牙切齒,相關部會仍然搶功第一;因此,賴清德談詐騙,戳破打詐數字背後的真相與盲點,雖然打臉內政部和警政署,卻能得到廣大民意的共鳴。

然而,賴清德的重話,也等於是公開狠刮警察的鬍子。警政署特別安排的署務會報,沒想到溫馨加油打氣變成嚴肅檢討打詐;警政署討拍不成,反被打臉。

問題是,打詐不只是警察的事,打詐廣泛涉及許多部會,警察幾乎是處在打詐最末端位置。「打詐國家隊」也是由行政院領軍,帶領內政部、數位部、NCC、金管會和法務部等多個權責部會組成;檢察官並曾揪出金管會、NCC和數位部等打詐「三大戰犯」。源頭不治、打詐不力,賴清德為何要警察單獨扛責?

這就是基層警察感到不平的原因。由基層警員組成的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就認為,賴清德在署務會報的發言是對全台灣警察人員的公開羞辱;因為詐欺犯罪不完全是警察的責任,總統做出如此對犯罪預防的常識無知、對基層狀況無知,並詆毀警察人員辛勞的發言,總統應該道歉、必須道歉。

警界出身的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也聲援警察。侯友宜表示,源頭管理才是重點,打詐不單是基層警察的責任;若源頭管理好,詐騙案能下降三分之二以上,可減輕基層壓力,提高警方打擊犯罪能量。他點名數位部、法務部、電信單位、NCC等單位,之前聲稱成立打詐國家隊,結果現在愈打損失金額愈大。

賴清德也提到打擊跨境犯罪,並指國人屢被詐騙至緬甸或柬埔寨等地。其實民眾最近才在媒體上看到中緬泰寮越聯合打詐,逮捕7萬多名電詐嫌犯,這才叫做「打詐」!而賴清德卻還只在叫行政院相關單位研擬對策應處。但兩岸關係緊張,警察想打擊跨境犯罪也跨不出去,這該怪警察,或怪民進黨政府?

許多員警不平的是,詐騙鏈中最重要的電信、帳戶、金流等,警察都管不到,賴清德不敢提金管會和數位部,卻單獨指責警察,實在沒道理。

連總統都在羞辱警察,再看看年改,很難說民進黨到底有多討厭警消公教?不過,杮子挑軟的吃,在民進黨執政下,這恐怕是警察的宿命。

打詐 警察 賴清德

延伸閱讀

農曆年後罷免全面開戰 賴士葆:賴清德讓全民變輸家

賴清德公告憲訴法批示號召釋憲 羅智強:破壞政府分立

【重磅快評】賴清德選擇大罷免捷徑 卻忘了總統的職權

民進黨聲請凍結憲訴法 藍委:賴清德速補提公正大法官

相關新聞

陸配亞亞依親居留遭廢 移民署今強硬聲明:限期離境否則強制出境

陸配網紅劉振亞在抖音經營頻道「亞亞在台灣」,逾46萬人追蹤,日前遭檢舉影片鼓吹大陸武力統一言論,移民署約談調查,認定她言...

獨/國會去年大亂鬥 多名藍委收到檢方傳票

立法院去年底闖關3大法,朝野爆發肢體衝突,據了解,民進黨立委對多名國民黨立委提告傷害罪,有多名藍營立委收到檢方傳票。國民...

AIT:促進美台合作共享價值 曾贊助黑熊學院

新黨台北市議員侯漢廷質疑,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創辦的黑熊學院曾接受美國在台協會資助。美國在台協會今天表示,提供贊助給廣泛社會...

立院將處理覆議案 林右昌盼朱立倫黃國昌懸崖勒馬

立法院11日起將處理總預算、財劃法修法覆議案。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今天說,明知機會渺茫,但民進黨還是期盼藍白兩黨能同意覆議...

民進黨內訌 柯建銘槓王世堅、王定宇

民進黨上演茶壺風暴,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槓上民進黨立委王世堅、王定宇,「雙王」昨質疑,柯建銘認知出了問題,該去做精神鑑定。...

台積電加碼對美投資 政院:持續強化合作 創造互惠共贏

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行政院指出,正面看待台積電海外佈局,也期待台灣與友盟間的互利共贏;對於台積電新一階段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