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強震恐有關口宵里等斷層 「丙午烈震紀念碑」警世

嘉義縣大埔鄉凌晨6.4強震,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以及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教授溫怡瑛,研判強震與距離震央較近的口宵里等斷層等斷層有關,後續關聯待研究,溫怡瑛說,震央與1964年白河大地震震央接近,是否有關聯待研究。嘉義去年至今地震不斷,百年嘉義公園「丙午烈震紀念碑」有警世作用。
吳健富說,大埔地震「有感搖晃時間」長達43秒,調出震央周圍30公里的歷史數據,今天地震是當地50年來規模最大一次,凌晨0時17分發生規模6.4地震,不到1分鐘,接連發生48次餘震,多數餘震均發生在台南楠西及南化地區,最大餘震震度發生在台南楠西。
溫怡瑛說,大埔震央與附近口宵里斷層、觸口斷層,以及1964年白河大地震接近,是否有關聯待研究。吳健富表示,與本次地震震央較近斷層,是「口宵里斷層」、「六甲斷層」及「觸口斷層」,這3個斷層是在2021年,因台積電為設廠進行監測計畫才發現,目前這3個斷層並無出現規模較大地震,後續關聯還有待研究。
嘉義去年至今地震不斷,百年嘉義公園有座市定古物「丙午烈震紀念碑」,重新修復,見證119年前嘉義大地震,造成1247人死亡,具警世作用,提醒位處地震帶的國人做好防震準備。
紀念碑由嘉義名醫莊伯容鐫刻,嘉義公園歷經滄桑變化,石碑一度覆滅,直到2000年玉山文化協會發現,市府整修豎立公園,紀念碑記錄百餘年前地震浩劫,具歷史性、稀有性,加上文詞優美,具文化價值,嘉市政府登錄為「一般古物」。
碑文記載,日本明治39年(清光緒32年,西元1906年)3月17日清晨6時12分,嘉義發生大地震,由於當年歲次丙午,因此被稱作「丙午烈震」。這場強震共造成1247人死亡、2399人受傷,「家屋倒壞」1萬1992棟。根據當時日本地震學者大森房吉研究,這場強烈地震震央在梅山與民雄之間,震源深度約6公里。
烈震發生後,莊伯容對眾多生靈罹難,深感傷痛,向日本政府申請立碑紀念,鐫刻成「丙午烈震紀念碑」,成為台灣第1座為紀念地震死傷所立的石碑。碑文記載,丙午烈震地動時間長達4分多鐘,人畜傷亡慘重,事後大小餘震不斷,因此他形容為「民不安堵」、「實為開台未曾有」、「悲酸悽愴,非筆舌所能罄」。烈震發生後,嘉義廳長岡田信興向日本殖民政府求援,日方立刻從台北派醫護人員南下救災,不僅撥下龐大的賑災款,更有「江湖樂善諸君子」義捐累萬(圓)。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