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泰中合資21億高樓震垮…陸官方尷尬刪慶賀貼文 網友質疑1事

「不要回家」金秀賢調情未成年金賽綸對話曝 疑上高二後變冷淡

這款泡麵「減鈉25%」老饕搶囤貨 一票人嗨喊:湯頭可以喝光光

財劃法被質疑搶太少 劉和然:您家人有權時為何不爭?

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左)今天接受專訪,認為財劃法制度化財源分配,符合公平正義。圖/新北市府提供
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左)今天接受專訪,認為財劃法制度化財源分配,符合公平正義。圖/新北市府提供

財政收支劃分法三讀通過,引發中央、地方混戰,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今天接受專訪時說,市長侯友宜已做好374億元用途規畫,有的委員為選舉說「搶得太少」,他反問「您的家人在當院長有決策權的時候,為何不做決策?」他不是要指名說誰,財劃法制度化分配機制,才符合公平正義。被認為是指綠委蘇巧慧

劉和然今天接受飛碟電台飛碟早餐主持人唐湘龍專訪,談到財劃法修正,劉和然說,新北市人口多,升格至今已超過14年,財劃法未修情況下,即便中央撥了一大筆經費,但每個人均經費並不高。

劉和然說,新北市人口約是北市的1.67倍,人均預算卻只有1萬3417元,不到台北市2萬7956元一半,這次修法後拿到374億元,人均預算提升到2萬2658元,還是六都中最低,台北市有4萬4千多,桃園2萬6千多、台中市2萬4千多、台南2萬6千多、高雄2萬7千多。

劉和然說,不是地方故意要向中央爭搶經費,而是現行價值觀和制度設計是否合理,中央採取分配方式分為「一般性補助款」跟「計劃性補助款」,常常過去做法讓地方縣市懷疑分配帶有偏頗「哪幾個縣市跟你比較好你就分得多」,既然不想讓別人這麼說,乾脆制度化。

劉和然說,早期在台灣省未凍結時,中央拿走了60%的稅收,剩下40%由高雄、台北市、台灣省及各縣市分配,凍省後中央拿走台灣省部分,導致地方僅剩25%稅收,中央拿走了75%。

這次修法的重點,就是希望能重新討論,恢復早期中央60、地方40的分配比例,讓地方有更充足的財政資源來應對實際需求,公平資源分配。

外界質疑修法分配,劉和然直言,現在從總統到之前的院長,賴總統也當過院長,蘇貞昌前院長也當過台北縣長,當我們拿到錢,有人就講說「你還爭取的太少啊」,有人又說「你拿了太多!」他就在想,「你們為什麼當時不爭取?」

劉和然說,當時國民黨提版本的時候,為什麼民進黨、行政院不提版本?如果覺得這樣的分法不好,版本都不提,而不是等到國民黨提出版本或是在野黨提出版本討論過通過了才說。

劉和然說,有的委員為選舉就說「你還搶得太少」,那他就很想問,「您的家人在當院長有決策權的時候,為什麼不做決策?」他不是要指名道姓說誰,而是想告訴大家的是在這個階段下,中央想要繼續保有控制權,可是地方一直覺得你不公,所以這樣的一個制度出來才符合公平正義。

劉和然說, 2025年第一次市政會議,市長特別安排專案報告透過媒體告訴大家,這374億新北市怎麼用,預計規劃要用在六個面向包含交通的基礎建設跟一項社會福利,包括橋梁蓋在哪裡、水利政策要做些什麼,都已經有計畫,目的是想讓行政院知道,讓市民朋友放心,新北市是做好準備的。

侯友宜 劉和然 蘇巧慧 蘇貞昌 財劃法 財政收支劃分法

延伸閱讀

縣長張麗善促銷雲林農產 北上新北賣雲林良品

莊敬高職辦千人寒冬送暖 新北藍綠政治人物齊聚

謝宜容遭認證霸凌又涉貪 蘇巧慧:她可能從馬時代就當公務員

廣播談獲國際獎 劉和然批中央能源政策慢半拍新北先做

相關新聞

國民黨大陸部前主任挺反分裂法 邱垂正:回台會約談

台灣人士、南開大學台灣政治研究中心主任黃清賢公開表態支持中國大陸「反分裂國家法」,陸委會主委邱垂正今日表示,等黃回到台灣...

黃國昌批民進黨「假消息、不民主」 呼籲人民站出來對抗執政黨濫權

民眾黨今天下午在新北市板橋辦「人民要當家 全民問政宣講」首場活動,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黃國昌領銜,黃痛批,民進黨不斷散播...

民眾黨「全民問政宣講」首站板橋登場 小草齊聚批執政黨

台灣民眾黨今下午在新北市板橋舉行「人民要當家 全民問政宣講」首場活動,由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黃國昌領銜,立委張啟楷、陳昭...

陸配亞亞依親居留遭廢 移民署今強硬聲明:限期離境否則強制出境

陸配網紅劉振亞在抖音經營頻道「亞亞在台灣」,逾46萬人追蹤,日前遭檢舉影片鼓吹大陸武力統一言論,移民署約談調查,認定她言...

獨/國會去年大亂鬥 多名藍委收到檢方傳票

立法院去年底闖關3大法,朝野爆發肢體衝突,據了解,民進黨立委對多名國民黨立委提告傷害罪,有多名藍營立委收到檢方傳票。國民...

AIT:促進美台合作共享價值 曾贊助黑熊學院

新黨台北市議員侯漢廷質疑,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創辦的黑熊學院曾接受美國在台協會資助。美國在台協會今天表示,提供贊助給廣泛社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