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金賽綸被他逼上絕路!家屬氣炸「明天出面提告」

冷到明晚!氣象署發布低溫特報 雙北等7縣市低溫下探10度

延平中學招考作文《那一天,我流下了眼淚》 家長驚:逾半爸媽被賜死

美準國務卿盧比歐:全力推動讓台灣參與國際論壇

美國準國務卿盧比歐今天出席參院人事任命聽證會時,延續過去在國會的挺台立場,表示無論北京對「一中原則」的主張為何,「我們必須找到一切可能的機會,讓台灣參與討論重要議題、但未被代表的國際論壇」。

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今天上午對盧比歐(MarcoRubio)人事案召開聽證會,現場數位議員關切中國及台灣議題,年輕時曾在台傳教的匡希恆(JohnCurtis)就提出美國「一中政策」與中國強加的「一中原則」差異大,詢問盧比歐將如何反制「一中原則」。

盧比歐回應,首先應了解美國的「一中政策」以及美國對台政策從1979年以來維持一貫,每屆政府也都重申這項立場。美國對台政策是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的結合,內容包括協助台灣國防及不會在任何安排中對台灣施壓。

「我們反對任何脅迫、恐嚇或強迫台灣順中國之意的行為」。

他表示,這也是川普第一任期的立場,預計第二任期將延續。在這個背景下,必須盡可能尋找每一個機會,讓台灣參與討論重要議題、但未被代表的國際論壇。台灣需要有機會在這些論壇中表明立場。

盧比歐另強調穩定的重要性,「如果中國人認真想穩定美中關係,並尋找我們可以合作避免衝突的途徑,他們在台灣或菲律賓問題上就不會有任何魯莽或不理性的行為」。

他表示,中國當前的行動破壞穩定,迫使美國採取對策,因為美國對菲律賓和台灣都有承諾,也打算履行這些承諾。如果中國有意穩定美中關係,即使雙邊仍是競爭關係,在某些情況下比其他國家更具敵對性,北京真的需要停止干擾台灣及菲律賓。

菲律賓與中國過去2年來緊張加劇,菲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指出,中國在菲國專屬經濟海域內部署其現役噸位最大且有「怪物」之稱的海警船,顯然是意在恐嚇在南海爭議性島礁周圍作業的漁民。

古巴移民之子盧比歐在2010年茶黨浪潮下,以不到40歲的年齡當選參議員。進入國會後,盧比歐成為多項挺台法案的推手,除了催生順利成為法律的「台北法案」外,盧比歐也沒放棄未闖關成功的法案,與民主黨籍參議員默克利(Jeff Merkley)於2020、2021及2023年3度提出「台灣關係強化法案」。

不少人將「台灣關係強化法案」視為1979年「台灣關係法」的更新升級版,內容包括成立跨部會台灣政策工作小組、提升美國在台協會處長任命程序、中國對台銳實力行動因應措施等,全方位提升美台關係。

盧比歐也是最早倡議對中國採取更強硬作為的國會議員之一,致力為北京迫害新疆維吾爾人及鎮壓香港民主派人士發聲,遭北京兩度制裁。

今天4個多小時的人事聽證會落幕後,參院外委會須對盧比歐提名案進行投票,通過後再由參院全院審議與投票,提名案獲過半參議員支持即通過。

在川普快節奏宣布的內閣人事中,53歲的盧比歐是外界公認的安全牌,已有至少兩位民主黨參議員在聽證會前公開肯定盧比歐對外交事務的專業度。他獲正式任命後,將成為美國首位被中國制裁的國務卿。

一中原則 一中政策 北京 台灣議題 美中關係 美國在台協會

延伸閱讀

參議員魯比歐上任國務卿十拿九穩 但美媒稱他可能當不了太久

美準國務卿盧比歐:應讓中國了解侵台代價太高

美國務卿提名聽證今登場!友台議員魯比歐講稿曝 痛批中國靠騙成強國

川普2.0內閣成形:從邊境、關稅到戰爭,剖析重大政策走向

相關新聞

陸配亞亞依親居留遭廢 移民署今強硬聲明:限期離境否則強制出境

陸配網紅劉振亞在抖音經營頻道「亞亞在台灣」,逾46萬人追蹤,日前遭檢舉影片鼓吹大陸武力統一言論,移民署約談調查,認定她言...

獨/國會去年大亂鬥 多名藍委收到檢方傳票

立法院去年底闖關3大法,朝野爆發肢體衝突,據了解,民進黨立委對多名國民黨立委提告傷害罪,有多名藍營立委收到檢方傳票。國民...

AIT:促進美台合作共享價值 曾贊助黑熊學院

新黨台北市議員侯漢廷質疑,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創辦的黑熊學院曾接受美國在台協會資助。美國在台協會今天表示,提供贊助給廣泛社會...

立院將處理覆議案 林右昌盼朱立倫黃國昌懸崖勒馬

立法院11日起將處理總預算、財劃法修法覆議案。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今天說,明知機會渺茫,但民進黨還是期盼藍白兩黨能同意覆議...

民進黨內訌 柯建銘槓王世堅、王定宇

民進黨上演茶壺風暴,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槓上民進黨立委王世堅、王定宇,「雙王」昨質疑,柯建銘認知出了問題,該去做精神鑑定。...

台積電加碼對美投資 政院:持續強化合作 創造互惠共贏

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行政院指出,正面看待台積電海外佈局,也期待台灣與友盟間的互利共贏;對於台積電新一階段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