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家長瘋搶私中…他引憾事問「怎敢讓子女讀公立」 釣出雄中校長回應了

看不出來!「4星座」才華橫溢卻很低調 30歲後一飛沖天不缺錢

驚悚畫面曝!林森北路「屋齡39年」大樓外牆天降磁磚 砸傷車內母女

賴清德上任 國人受詐財損727億 藍委:賴有認真打詐?

國民黨立委許宇甄。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立委許宇甄。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立委許宇甄今日表示,賴清德總統就任7個多月,國人詐騙受損金額超過727億元,賴政府束手無策。國民黨立院黨團會支持能讓國人有感的打詐政策與預算,但絕不容許民進黨政府藉此挪用資源、養網軍。

許宇甄表示,賴清德說「打詐視同作戰」,但賴總統有沒有認真打這場戰役?詐騙案件、受損金額加劇,賴政府打詐成績慘不忍睹。民國112年全台詐騙案件3萬7984件,財損金額88.7億元;民國113年7至12月「打詐儀表板」統計顯示,詐騙案件多達11萬2521件,財損金額高達727億7226萬元,換算下來,國人平均每天被詐騙4億元。

許宇甄指出,民國114年度行政院編列打詐經費73億元,是113年的5倍,但民眾的財損卻與日俱增。這筆鉅額經費被用來補助電信業者購買設備、擴充軟硬體設施,以及高達2.3億元的媒體廣告。政府編列高額還是沒能解決問題,防詐成效卻讓國人感到失望悲觀,可見打詐沒能抓住重點,也沒找出根本問題,若無法殲滅詐騙集團,台灣就難以洗刷詐騙王國惡名。

許宇甄批評,國人對於一天到晚接到詐騙電話、詐騙簡訊、網路詐騙訊息深惡痛絕。詐騙手法日新月異,從社群媒體到遊戲廣告,甚至結合人工智慧與虛擬貨幣交易,詐騙資訊已無孔不入,其中最多資訊來自社群媒體和網路,假投資詐騙已連續三年蟬聯詐欺財產損害金額第一名,國人因此損失慘重,對政府的不滿與日俱增,紛紛將矛頭指向主責「通訊流」打詐的數發部,數發部被國人認為是打詐工作「最顧人怨」、「最沒路用」的「飯桶」部。

許宇甄表示,詐騙訊息滿天飛,無辜民眾持續受騙遭罪,許多年輕人遠赴海外加入詐騙集團,高階警官、律師也因利益誘惑淪為共犯。百億詐騙洗錢嫌犯林秉文被賴政府縱放,還能在臉書發文嗆立委、挑戰司法,法務部對此卻束手無策,當詐騙洗錢者都能如此囂張跋扈、逍遙法外,難怪台灣司法會淪為笑柄。

許宇甄提醒,每個數字都代表一個被害者、一個家庭,損失的錢是他們一輩子的努力,還有人因為被詐騙而逝去生命;國人不需要賴政府一再提出複雜的打詐口號,請拿出對策,嚴懲詐騙。

許宇甄呼籲,請行政院長卓榮泰正視如此難堪的數據,打詐才需要「再接再厲」。卓揆應找數發部長黃彥男一起舉行記者會,先向國人道歉,再說明如何改進打詐方案,並立下軍令狀承諾會有效遏止網路詐騙,若無法完成目標,應負起政治責任辭職下台。

許宇甄強調,要跟詐騙集團打仗打得不是錢糧,還要鬥智、鬥力,更需要公部門與私人企業共同合作,跟上科技趨勢,研擬良善對策,才能把打詐工作徹底做好。只要機關能找出好方法,國民黨團會支持能讓國人有感的打詐政策與預算,但絕不容許民進黨政府藉此挪用資源、養網軍。若預算只是為了消耗財政,毫無實際效果,國民黨團則一毛錢都不會給。

打詐 許宇甄 詐騙集團 賴清德

延伸閱讀

賴清德見赴美團不算喝和解咖啡 藍委:可召開國是會議

轟柯建銘搞大罷免浪費公帑6億 國民黨:民進黨不敢吭聲

【重磅快評】林俊憲要遍地開花 難道是小一號柯建銘?

日學者預言賴清德連任與在野一對一 藍委:對賴沒信心

相關新聞

陸配亞亞依親居留遭廢 移民署今強硬聲明:限期離境否則強制出境

陸配網紅劉振亞在抖音經營頻道「亞亞在台灣」,逾46萬人追蹤,日前遭檢舉影片鼓吹大陸武力統一言論,移民署約談調查,認定她言...

獨/國會去年大亂鬥 多名藍委收到檢方傳票

立法院去年底闖關3大法,朝野爆發肢體衝突,據了解,民進黨立委對多名國民黨立委提告傷害罪,有多名藍營立委收到檢方傳票。國民...

AIT:促進美台合作共享價值 曾贊助黑熊學院

新黨台北市議員侯漢廷質疑,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創辦的黑熊學院曾接受美國在台協會資助。美國在台協會今天表示,提供贊助給廣泛社會...

立院將處理覆議案 林右昌盼朱立倫黃國昌懸崖勒馬

立法院11日起將處理總預算、財劃法修法覆議案。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今天說,明知機會渺茫,但民進黨還是期盼藍白兩黨能同意覆議...

民進黨內訌 柯建銘槓王世堅、王定宇

民進黨上演茶壺風暴,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槓上民進黨立委王世堅、王定宇,「雙王」昨質疑,柯建銘認知出了問題,該去做精神鑑定。...

台積電加碼對美投資 政院:持續強化合作 創造互惠共贏

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行政院指出,正面看待台積電海外佈局,也期待台灣與友盟間的互利共贏;對於台積電新一階段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