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清晨趕上課…輔仁女大生闖紅燈橫越大路 遭直行機車撞斷雙腿

菲律賓東南方熱帶擾動發展 「恐成今年首颱」最新路徑曝光

稅務行政事件審理法 司法院財政部意見不一…黃國昌質疑「立法拙劣」

民眾黨代理黨主席黃國昌質疑稅務行政事件審理法立法的實益為何?又有何別於行政訟法?他認為專法實際上與行政訴訟法的差別不超過5條,正面效益恐遠遠低於負面效果。記者王宏舜/攝影
民眾黨代理黨主席黃國昌質疑稅務行政事件審理法立法的實益為何?又有何別於行政訟法?他認為專法實際上與行政訴訟法的差別不超過5條,正面效益恐遠遠低於負面效果。記者王宏舜/攝影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今審議稅務行政事件審理法、行政法院組織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邀請司法院財政部、銓敘部、教育部、法務部、經濟部、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與主計總處等機關代表列席,其中稅審法草案第10條關於「滯納金」部分有爭議,司法院與財政部意見不一。

民眾黨代理黨主席黃國昌希望司法院考慮稅務行政事件審理法立法的實益為何?又有何別於行政訟法?他認為該法雷聲大雨點小,專法實際上與行政訴訟法的差別不超過5條,且立法到底是在促進還是傷害納稅者的權利保護?正面效益恐遠遠低於負面效果,負面效果包括課稅處分、罰鍰處分。

黃說,第10條處理訴訟程序停止的制度,但與行政訴訟法的停止執行,差別在哪?該條文指「原處分或決定之執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因提起行政訴訟而停止。行政訴訟起訴前或繫屬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行政法院得依聲請裁定停止執行.....」

司法院行政訴訟及懲戒廳廳長程怡怡表示,該法的配套措施是一般行政訴訟法所沒有的,且這部法是保障納稅者的權利,強化納稅義務人的協力義務,在處罰處分部分,也未超過其他法律的規定。黃國昌則說「快聽不下去」,質疑人民找不救濟,對於立法必要性,他「高度保留」。

稅審法第11條至第16條關於「協力義務」,黃國昌也認為是拙劣的立法,條文內容累贅「一寫再寫」,唯一較特別的是當事人無正當理由不到場可以裁處罰鍰。

第27條「行政法院認同原處分、復查決定或訴願決定之理由者,得於裁判中引用之。」國民黨立委翁曉玲也有意見,皆保留。

召委鍾佳濱中午12點19分宣布中午休息,希望下午能討論「稅務審查官」,稅審法第25條規定行政法院於必要時,得命稅務審查官執行職務。

稅務審查官的設置是為增強行政法院審理效能及保障納稅者權利,協助行政法院審查、核對帳簿憑證、會計紀錄、財務報表、業務文書等資料,參考的是德國財務法院實務運作模式、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6條第1項及商業事件審理法第17條第1項而來。

為釐清稅務、會計事實或法律上事項,稅務審查官得基於其專業知識,對當事人、證人或鑑定人說明或發問;承法官之命,執行法官交辦事務。

修法 司法院 法律 財政部 黃國昌

延伸閱讀

黃國昌批綠色黨國毀司法獨立…邀請謝銘洋上街頭 司法院回應了

影/抗議司法不公 民眾黨呼籲公民踴躍參加「111釘孤枝」

綠營諷黃國昌「賣慘」翻車道歉 黃國昌:摧毀基本良善

陳佩琪提告許富舜鄭淑心 黃國昌:尊重依法主張權利

相關新聞

預算解凍報告 挨批「早就寫好,只是壓著不送」

網路前晚流傳一則訊息,內容是文化部主計處寄信提醒同仁,送出預算解凍報告時要「確認不會有被解讀成早早就寫好現在才送的字眼,...

神隱多日終現身 柯建銘京都「大休息」不忘「大成宮」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本月9日缺席立法院會及民進黨中常會,12日也缺席民進黨「向人民報告」新竹市場宣講活動,引發臆測...

京華城案涉貪延押 柯文哲等3人抗告遭高院駁回

台北地院審理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等人涉貪案,3月28日裁定柯、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台北市議員應曉薇、前柯辦主任李文宗自4月...

傳柯文哲水腎明動手術 民眾黨指北所沒說清狀況:儘速核准自費延醫

媒體報導,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今天第三度戒護就醫,預計明天進行手術。民眾黨說,透過北所新聞稿無從得知柯文哲實際身體狀況與就...

綠新北造勢引發藍綠互槓 江怡臻批卓榮泰造謠 質疑蘇巧慧默不作聲

民進黨昨在新北市板橋辦「人民是頭家」政策說明會壓軸場,行政院長卓榮泰大談中央臂助新北建設,但財劃法修法後,地方拿走中央3...

柯文哲身體不適!北所證實今晚戒護送醫 小草開心歡呼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今天下午赴台北看守所遞申請書,要幫柯文哲申請自費醫生,怒批「難道要把柯P關到死嗎?」看守所對面也聚集多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