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瑞典代表谷瑞生媒體座談:台灣有事也是全球有事

瑞典代表谷瑞生4日在記者座談會指出,中國的戰略及軍事行動也會影響歐洲、大西洋地區的安全,呼籲理念相近國家團結一致,「台灣有事亦是全球有事」。

谷瑞生在代表處以「台灣安全及國際參與」(Taiwan’s Security & International Participation)為題發表演說,並主持與「瑞典右翼新聞協會」座談會,闡述台海和平是全球議題。

這是駐瑞典代表處首度邀集「右翼新聞協會」(Svenska Högerpressens Förening)成員參與新聞記者座談,該協會成立於1909年,成員約80餘位,包括政治版編輯、記者、報紙經理及媒體持有者。右翼新聞協會主席暨瑞典「北博滕信使報」(Norrbottens-Kuriren)政治版主編培爾松(Daniel Persson)等18名成員參與座談會。

谷瑞生先以「台海和平是全球議題」說明台灣對世界之重要性。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扮演要角,且台灣海峽是重要的貿易必經航道,以國內生產毛額(GDP)作為衡量標準,台灣在歐盟國家之中排名第7,也是全世界第22大經濟體,以此觀之,台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谷瑞生表示,台灣與瑞典共享民主價值,根據本年經濟學人資訊社(EIU)發布2023民主指數(Democracy Index),台灣在全球167個國家地區中排名第10,位居亞洲之冠。

然而,民主台灣自1949年起即面臨來自中國的威脅,儘管1971年聯大第2758號決議未授權中國在聯合國體系代表台灣,中國卻惡意扭曲該決議並意圖誤導國際社會接受該決議等同於中國的「一中原則」,北京此舉不僅改變台海現狀,亦破壞印太地區和平,以及威脅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谷瑞生指出,針對中國圍台軍演,全球多數理念相近國家領導人利用7大工業國集團(G7)、歐盟、北約及東協等雙邊及多邊場合多次強調維護台海和平穩定之重要性。

谷瑞生強調,台灣瑞典關係友好,瑞典政府多次表示,中國對台行為令人擔憂,軍事暴力威脅不可接受;瑞典外交部長斯典尼嘉德(Maria MalmerStenergard)10月23日答復國會議員質詢時表示,瑞典政府支持台灣有意義國際參與,並相信台灣有意義參與各種國際組織對國際合作具正面意義。

此外,瑞典國會今年迄今為止已經提出25個友台質詢及21個友台動議。另今年計有7個瑞典主要大城市議會提出與台灣締結姊妹市或深化城市合作動議案。

谷瑞生強調,中國的戰略及軍事行動也會影響歐洲、大西洋地區的安全,中國、俄羅斯及伊朗在各國進行混合戰,若中國控制台灣,將為中國帶來巨大軍事戰略優勢,並對全球及區域安全及經濟造成深遠的影響,基此,谷瑞生呼籲理念相近國家團結一致,「台灣有事亦是全球有事」。

他說,理念相近國家可以透過提升軍事能力、加大制裁力度、減少對俄羅斯及中國的能源及經濟依賴,以及支持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等方式削弱威權主義國家陣營,共同維持區域及全球安全及穩定。

台海 瑞典

延伸閱讀

關注香港民主與人權 瑞典國會議員首度成立議題平台

南韓戒嚴風波 瑞典總理宣布暫緩訪韓

劉家昌病逝!首任前妻是金馬影后 江青再婚瑞典尪近況曝

立陶宛驅逐3大陸外交官 中國大陸回批立國:一再破壞雙邊關係

相關新聞

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今起協商 部會文宣費擬全砍

朝野黨團今起密集協商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藍白黨團鎖定部會文宣費大砍預算。國民黨團提案全數刪除各部會媒體文宣費,數發部...

賴總統勝選周年 在野批賴「承諾全跳票」

賴總統去年一月十三日當選,已滿一周年。在野昨批評,賴勝選當天許下六大承諾全數跳票。國民黨立委李彥秀直指賴總統讓台灣陷入無...

政院: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已報院 代理孕母確定脫鉤

「代理孕母」是否開放合法化,曾是2024大選的重要議題之一,不過衛福部於去年研訂「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時,仍在最後關頭宣...

揭黑熊學院投陸委會255萬標案 羅智強:愛台更愛新台幣

國民黨立委羅智強今日表示,黑熊學院不只領政府補助,還接政府標案,黑熊民防教育協會去年曾投標,陸委會255萬的「國際及兩岸...

大法官人事案連綠委都卡關 7被提名人全軍覆沒

立法院會今天上午進行司法院大法官人事同意權案記名投票表決,司法院正副院長被提名人張文貞、姚立明等7位被提名人全軍覆沒。值...

考試院人事案 在野封殺柯麗鈴

立法院昨日進行考試院人事同意權案投票,考試院正副院長被提名人周弘憲、許舒翔分別以五十九票、一一二張同意票過半,順利通過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