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連機組員都敢偷!空服員揭竊賊手法:登機前後都有潛在危機

MLB/「爸」氣來了!大谷翔平狂掃3長打 道奇2位赫南德茲開砲致勝

星期人物/教宗辭世交接期 攬權的法雷爾樞機接班有望?

聲援陳宏益 黃士修:他揭穿「反核就是促統」秘密

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中市環保局長陳宏益上周提及,中央把備載容量都放中火,反諷「中共思維介入規畫」,引發綠營砲轟。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表示,陳宏益揭穿「反核就是促統」的秘密。增火的確等於增加國安風險,尤其俄烏戰爭之後非常明確。尤其,天然氣的風險遠大於燃煤。

陳宏益答詢時表示,「二期燃氣規劃,把所有電廠容量都擺在台中,一定有中共思維介入。」黃士修指出, 815大停電,是大潭電廠六部燃氣跳機,導致全國電網崩潰。事後蔡政府嘴上承諾改進分散電源,卻規畫更高度集中的燃氣機組。

黃士修說,他長年警告,廢核嚴重破壞台灣的能源自主。美國的華爾街日報和外交家雜誌也多次公開呼籲,「台灣廢核選擇脆弱」、「台灣是能源最不安全的經濟體」。從民進黨逼迫馬政府封存核四,到完全覆蓋蔡政府的八年任期。幾年下來,反核團體的反擊,僅僅只有「中國都蓋核電廠,擁核人士滾去中國啊!」可是,我們的核電廠是美國貨。

黃士修說,加上最近川普當選美國總統,講明會停止離岸風電計畫,並積極支持核能,認為「核電廠是美國能源獨立和國家安全的重要資產」。如今中火即將再次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火力電廠。在目前增氣的廢核脈絡下,民進黨早就被紅色滲透,完全不為過。

黃士修說,反核就是促統,而且是屈辱地被統,不言自明。民進黨及其反核利益集團,「對國家社會的危害遠超統促黨」。根據經濟部的廣告,中火減煤610萬噸,但資料只到2020年。近五年的中火用煤量,大概都在1200萬噸左右。中火大幅減煤,是2018年盧秀燕上任台中市長,強力要求台電降載的結果。

然而,黃士修說,全國燃煤發電量和用煤噸數,卻創歷史新高。蔡政府只是把中火的燃煤,移到其他電廠去燒。現在都已經2024年底了,為何不敢講蔡政府的第二任,在減煤做了什麼?除了無理封殺「核能減煤」公投案以外。

黃士修說,當年他們也說明,綠能有兩種,核能和再生,風光不可控,唯核可減煤。綠能減煤,實務上就是核能減煤。他支持「重啟核四,核能減煤」,反對「以風養火,火滅藻礁」,更反對「非核增氣,國安斷氣」。

黃士修說,先不談解放軍封鎖海域,只要來一個強烈颱風盤旋,天然氣運輸船無法靠港,風電光電又發不出電,全國七成電力會消失,解放軍不用費一兵一卒,台灣自動投降。另外,高雄大林電廠、興達電廠的除役機組,今年已經上場救援多次,請問遇到哪些國安天災?更別提513和517大停電,中火全開還是缺電,大家早就看穿「燃氣先上,燃煤轉備用」從頭到尾就是謊言,為了廢核利益犧牲市民健康。

中火 核能 黃士修

延伸閱讀

台中文山焚化爐未如期發包 綠營批「一再跳票」…環保局長致歉

中火二期減煤遭批 台電:穩定供電專業不應被抹紅

供電不分藍綠 台電拒被抹紅要求台中環保局道歉

綠批盧市府拿中火政治操作 無黨嗆中央拿海線人當砲灰

相關新聞

預算解凍報告 挨批「早就寫好,只是壓著不送」

網路前晚流傳一則訊息,內容是文化部主計處寄信提醒同仁,送出預算解凍報告時要「確認不會有被解讀成早早就寫好現在才送的字眼,...

神隱多日終現身 柯建銘京都「大休息」不忘「大成宮」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本月9日缺席立法院會及民進黨中常會,12日也缺席民進黨「向人民報告」新竹市場宣講活動,引發臆測...

京華城案涉貪延押 柯文哲等3人抗告遭高院駁回

台北地院審理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等人涉貪案,3月28日裁定柯、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台北市議員應曉薇、前柯辦主任李文宗自4月...

傳柯文哲水腎明動手術 民眾黨指北所沒說清狀況:儘速核准自費延醫

媒體報導,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今天第三度戒護就醫,預計明天進行手術。民眾黨說,透過北所新聞稿無從得知柯文哲實際身體狀況與就...

綠新北造勢引發藍綠互槓 江怡臻批卓榮泰造謠 質疑蘇巧慧默不作聲

民進黨昨在新北市板橋辦「人民是頭家」政策說明會壓軸場,行政院長卓榮泰大談中央臂助新北建設,但財劃法修法後,地方拿走中央3...

柯文哲身體不適!北所證實今晚戒護送醫 小草開心歡呼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今天下午赴台北看守所遞申請書,要幫柯文哲申請自費醫生,怒批「難道要把柯P關到死嗎?」看守所對面也聚集多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