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未達門檻!第一夫人「金建希獨檢法」 遭南韓國會否決

這次真的掰了…曾發不自殺聲明 蔡宛秦突曬退民眾黨聲明

尹錫悅將逃過一劫?南韓執政黨決定「投票否決」 彈劾案過關門檻高

【專家之眼】為何不接受《中國人》?

劉德華在台北開演唱會,一曲詞曲創作者都是台灣音樂人的《中國人》,竟讓有些側翼人士認為這首歌不尊重台灣。劉德華舞台相當用心。(讀者提供)
劉德華在台北開演唱會,一曲詞曲創作者都是台灣音樂人的《中國人》,竟讓有些側翼人士認為這首歌不尊重台灣。劉德華舞台相當用心。(讀者提供)

劉德華暌違11年在台北開演唱會,一曲《中國人》竟讓國內一些「反共」人士感到受傷。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說他是「媚共藝人」,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王義川批「非常中國的設計」,也有些側翼人士認為這首歌不尊重台灣。

《中國人》這首歌最早於1996年發行,詞曲創作者都是台灣的音樂人,從來沒有被懷疑過它的合理性。可是隔了將近30年後的公開演唱,卻像捅了馬蜂窩似地引發爭論。走過這段歲月的朋友們,回頭看看,恐怕會覺得不可思議吧?

1990年代說不定是台灣最自由民主的時代,百鳥齊鳴、百花齊放,也百無禁忌。不管說自己是中國人或台灣人,都不必擔心被出征;統派和獨派可以大聲辯論,不必害怕遭到圍剿。甚至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之際,台灣民眾都還能從有線電視的中央電視台,直接看到對岸的反應。

阿扁當選總統才剛滿半年,「國師」李遠哲就要他講自己是中國人。當時在台灣說「我們中國」,還是很自然的事,連李登輝都說「我們中國人」。這個「中國」,其實是文化上的「祖國」,與政治無關。

「中國」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時期,本為區隔中原文明社會與四周蠻夷社會的地理名詞。如《中庸》:「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公羊傳》:「不與夷狄之主中國也。」經過千百年來的累積,「中國」早已成為文化的象徵,「中國人」,就是深受中華文化洗禮的炎黃子孫。

就中華文化而言,台灣按理比中國大陸更具優勢,也更有話語權。一者未經過文革洗禮,又保留了楷書,得以直接閱讀古文獻;其次,1949年因戰亂渡海來台的故宮文物及社會菁英,使中華文化在台灣加深加廣,並走向現代化;再者,由於社會的開放,儒、釋、道三家皆順利發展,尤其佛教更因自由普及而開展了新的盛世,與大陸的動輒忌諱宗教團體,不可同日而語。

既然台灣比中國更「中國」,為什麼如今卻避「中國」如蛇蠍?為何要小心翼翼地把「我們中國人」轉換為「我們華人」,或把「中華文化」轉換為「漢文化」,以免傷了和氣?根本原因,就是把政治中國與文化中國混淆了。或許是因為長久以來,文化一直被視作服務政治的工具,無法脫離政治的控制吧?即便自認為民主已深化的台灣,仍普遍將「藝文補助自家人」視作理所當然,又要如何期待民眾把政治與文化理性地分開看待?

其實,當年李遠哲是以中研院院長身分在立法院表示,陳總統曾說他是中華民國的國民,跟承認自己為中國人,是一樣的事,但「他應該講出來」。照李前院長的邏輯,那麼賴清德今年國慶講了八次中華民國,也應該等於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了。所以,賴總統是不是也應該勇敢地講出來呢?

中國人 李遠哲

延伸閱讀

劉德華唱《中國人》遭抹紅 名醫看不下去:民進黨自傷基本盤

劉德華唱「中國人」遭綠出征 黃暐瀚:糾結半天有必要嗎?

【重磅快評】王定宇王義川踢鐵板 不代表「文革」會停止

批劉德華媚共…她點這歌問王定宇:要不要幫華仔拍拍手?

相關新聞

藍突襲審選罷法 朝野扭打濺血

藍綠因為「選罷法」修法上演全武行。國民黨立院黨團昨在立法院會發動變更議程,將「選罷法修正草案」改列討論事項第一案,民進黨...

新聞眼/劉家昌批宋楚瑜不手軟 一封道歉信讓宋放下恩怨

劉家昌集作曲家、歌手、電影導演和演員、流行音樂教父等殊榮頭銜於一身,但他批判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毫不手軟,「批宋」成了他在演藝圈之外,另一個人們印象深刻的「正字標記」。 宋楚瑜被支持者稱為天道酬勤、

警察進校園帶走學生 盧秀燕向老師道歉了 市府訂出SOP

台中市某國小師生衝突,市長盧秀燕對校方讓警員把孩子帶走作筆錄、無人陪同,大為震怒,但引發教師炸鍋, 在網路大表不滿。盧秀...

拒廢死大法官 白玫瑰12月3日重返凱道

師鐸獎女教師遭殺害案今年十周年,這也是憲法法庭死刑釋憲案出爐後,首件凶手逆轉逃死的首例。被害者家屬與被害人權益相關團體將...

我加入CPTPP案 確定遭擱置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第八次部長級執委會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會後宣布僅就哥斯大黎加申請案成立入會工作...

奧運桌球金牌馬龍等人今訪台 馬辦駁統戰質疑

前總統馬英九邀請陸生團今抵台,包括奧運桌球金牌馬龍和射擊金牌楊倩等人。但訪團抵台前夕,有媒體報導陸生團成員為共青團員與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