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南部7:38發生有感地震 預估震度3級以上

今晚強冷空氣直衝南下氣溫驟降 吳德榮:小年夜寒流報到恐5度以下

「福」字別倒貼…貼春聯禁忌多 貼錯恐衰運上身

憲法訴訟法完成初審 條文送協商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昨審議國民黨立委翁曉玲(左三)等人提出的憲法訴訟法修正草案,最後國民黨挾人數優勢表決完成初審。記者許正宏/攝影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昨審議國民黨立委翁曉玲(左三)等人提出的憲法訴訟法修正草案,最後國民黨挾人數優勢表決完成初審。記者許正宏/攝影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昨審查國民黨立委翁曉玲等人所提出憲法訴訟法第四條、第九十五條修正草案,草案明定大法官現有總額為憲法增修條文所定十五人,修正條文自公布日起施行。該修正將影響釋憲門檻,民進黨團批是惡意癱瘓憲法法庭,藍營以人數優勢表決勝出,完成初審,但條文均保留送協商。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統、行政院與監察院對國會改革法案聲請釋憲,憲法法庭本周五宣判,朝野關係緊張。目前十五位大法官中,司法院正副院長在內等七名大法官月底任滿,但新任大法官人選仍在立法院待審。翁曉玲說,提案是避免當大法官僅剩八人時,將陷觀點單一、無法充分考量各種專業角度與見解窘境,為確保憲法法庭審理重大案件時能涵蓋多元意見,在憲訴法第四條明定大法官「現有總額」是憲法增修條文第五條所定的人數,即十五人。

司法院書面報告指出,若依修法草案,將導致大法官於可預見的諸多情形不能行使職權,憲法法庭將被剝奪權限,恐實質凍結大法官解釋憲法權責,建議不予修正。

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批評國民黨在國會改革法案即將作出釋憲之際,看不順眼憲法法庭「報鳥鼠仔冤」。她說,國民黨準備了「套餐」,先修憲訴法,又不行使大法官人事同意權,讓大法官永遠有七席懸缺,這樣就永遠達不到它們主張的「法定人數」。

民進黨立委莊瑞雄說,過去萬年國會、副總統兼行政院長案,都是靠大法官解釋才能處理,也沒人說大法官毀憲亂政,「國家是大家的」,不能因一個死刑存廢案件就認為大法官是民進黨打手。

司法院副秘書長黃麟倫說,憲法法庭案子百分之九十八源自人民聲請。民進黨立委鍾佳濱也認為,癱瘓憲法法庭讓人民救濟無門,例如憲法法庭對「公務員請領慰問金」、「人民應考警消」的判決,攸關公務員,何以憲法法庭會是「一黨之私」?

國民黨立委羅智強以「實質廢死」憲法判決,質疑「大家沒看到大法官的傲慢嗎?」他批大法官就是傲慢裡的少數獨斷,大法官的「過動現象」該有所節制;民進黨擔心大法官有缺額會癱瘓憲法法庭,但大法官是由總統提名、立法院同意,若國會多數黨與總統不同黨,總統必須協商適任人選,如執意顢頇,乾脆修憲讓大法官不需經國會同意。

羅智強認為,若擔心缺額,就該提出適任人選,而不是缺七個大法官,卻硬提六個支持廢除死刑的人選,「丟進來的名單,立法院都得同意?」朝野昨爭執九個半小時後,召委吳宗憲宣布停止討論,並保留交付朝野協商。

昨在場外,也有包括時代力量等多個小黨發布聯合聲明,籲藍白立委停止癱瘓憲法法庭,閹割司法權的野蠻行為,拒絕通過憲法訴訟法修正草案,同時應負起憲法任務,排審大法官人事同意權案。

司法院 吳思瑤 國會改革法案 大法官 廢除死刑 憲法法庭 羅智強 翁曉玲 莊瑞雄 鍾佳濱

延伸閱讀

立委算幾名大法官可以判決? 藍稱修法補漏 綠說閹割憲法法庭

藍委修憲法訴訟法 司法院憂憲政制度完整性遭破壞

律師發起逾4000人連署 籲立院排審大法官人事案

新民調指8成民眾反廢死 國民黨推2026大選綁反廢死公投

相關新聞

獨/柯爸病情有變化?柯文哲今晚向北所請假直奔新竹戒護探視

民眾黨前黨主席柯文哲因京華城等案被二度收押,據傳柯文哲父親柯承發今晚病情急轉直下,疑似發出病危通知,柯文哲依規定申請戒護...

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今起協商 部會文宣費擬全砍

朝野黨團今起密集協商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藍白黨團鎖定部會文宣費大砍預算。國民黨團提案全數刪除各部會媒體文宣費,數發部...

賴總統勝選周年 在野批賴「承諾全跳票」

賴總統去年一月十三日當選,已滿一周年。在野昨批評,賴勝選當天許下六大承諾全數跳票。國民黨立委李彥秀直指賴總統讓台灣陷入無...

政院: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已報院 代理孕母確定脫鉤

「代理孕母」是否開放合法化,曾是2024大選的重要議題之一,不過衛福部於去年研訂「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時,仍在最後關頭宣...

揭黑熊學院投陸委會255萬標案 羅智強:愛台更愛新台幣

國民黨立委羅智強今日表示,黑熊學院不只領政府補助,還接政府標案,黑熊民防教育協會去年曾投標,陸委會255萬的「國際及兩岸...

大法官人事案連綠委都卡關 7被提名人全軍覆沒

立法院會今天上午進行司法院大法官人事同意權案記名投票表決,司法院正副院長被提名人張文貞、姚立明等7位被提名人全軍覆沒。值...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