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商務艙乘客吃到「發霉草莓」多次腹瀉 長榮航空道歉了

彭博專訪 卓榮泰表態:政府對新核能技術「非常開放」

行政院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政府上任5個月,面對未來半導體用電需求激增,行政院長卓榮泰接受彭博新聞專訪指出,政府對新的核能技術態度「非常開放,此言也被彭博解讀,這可謂是民進黨政府檢討過往反核立場的最明確表態。

根據「經濟日報」指出,卓榮泰於今天刊出的專訪提到,「只要台灣內部對於核能安全達到共識,對於核廢料的處理得到好的方向與保證,大家有高度的共識,我們可以公開討論」,他並稱,希望台灣也能跟上全球趨勢和新的核能技術,他也再次強調,在2030年前,台灣的產業用電供應不成問題。

由於人工智慧(AI)熱潮對台積電(2330)在內的半導體製造商帶來不斷增加的用電需求,彭博認為,民進黨反核立場也開始鬆動,而台灣重新考慮核能,和中共模擬封鎖台灣的演習不無關係。儘管兩岸尚無立即爆發衝突的跡象,但台灣重要的能源供應可能遭到切斷的風險,是政府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卓榮泰在專訪中提到,將要求台電確保群台灣已除役核電廠的員工留任。他說,「這是因為我們需要為未來的核能技術發展做好準備,因應任何可能的修法。」

此外,卓榮泰將台積電海外擴張視為和理念相近的民主國家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以對抗中國,希望輝達(NVIDIA)、英飛凌、超微等企業能在台灣設立研發中心。

他說,「台灣的經濟韌性來自我們與友好國家的夥伴關係。我們擁有強大的垂直整合供應鏈。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相信台灣能在民主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

另針對國防,卓榮泰指出,「我們也希望透過台灣的努力,讓全世界認識到台灣的決心並提供更大的支持」,他也重申,政府希望擴大和美國及其他國家的國防合作,並舉例稱,台灣最近接待多位來自海外無人機製造商的高層。若能順利合作,這些國家在緊急情況下將更有誘因對台灣伸出援手。

卓榮泰說,「由於台灣了解自己在民主供應鏈中的角色以及全世界對台灣的依賴,我常說台灣越被需要,就越重要。我們在這條路上不斷前進。」

針對外界認為民進黨政府反核立場鬆動,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重申,對於未來新的核能技術、核能的發展,卓揆已經不只一次對外說明,在安全、核廢料的處理問題得到解決、社會有共識的三個前提下,政府都採取開放的態度,從過去到現在,都是這樣的態度,「並沒有所謂立場轉變的狀況」。

李慧芝表示,目前台灣面臨的核後端、核廢料的問題需要專業人力處理,因此卓揆提到 ,他會要求台電不能讓核電廠管理人員因核電廠除役而離開,必須要保持這些原來的人員,不僅因應未來新的核能技術的研發,也要因應核廢料等核後端的處理,或法令變更的可能。

她強調,目前政府的工作重點,就是將興建中的電廠如質、如期地完成,也要持續地開發多元綠能,除了目前運轉中的風力、光電、水力,未來也將對氫能、地熱等「新能」擴大研發。

半導體 卓榮泰 核能

延伸閱讀

【重磅快評】韓國瑜今朝野協商 卓榮泰為何先夜襲?

點菜說暗喻倒閣?卓榮泰:是大家要互相各退一步

曝「點菜說」意涵 卓揆:要有好的開始大家各退一步

卓榮泰接受彭博專訪:政府對新核能技術態度非常開放

相關新聞

民調/綠好感度呈死亡交叉 7成民眾認為政治介入媒體

美麗島4月國政民調顯示,賴清德總統執政不滿意度首度超車,與滿意度呈現死亡交叉,對民進黨反感的程度亦超越好感度,更有70....

民調/賴清德滿意度與不滿意度死亡交叉 信任度大跌8%

賴清德總統就職將滿一周年,藍白陣營近期狂打「反綠共,戰獨裁」,國民黨更號召群眾罷免賴總統。根據美麗島電子報最新民調顯示,...

強化經濟及國土韌性 卓揆盼立院支持4100億特別預算

為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行政院拍板規模4100億元的特別條例草案,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赴立法院時再次說明...

美智庫調查 台對美信任度下滑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廿五日刊登題為「川普如何影響台灣與南韓大眾之對美國態度」評論,比對去年七月和今年二至四月的調查結果...

預算解凍報告 挨批「早就寫好,只是壓著不送」

網路前晚流傳一則訊息,內容是文化部主計處寄信提醒同仁,送出預算解凍報告時要「確認不會有被解讀成早早就寫好現在才送的字眼,...

神隱多日終現身 柯建銘京都「大休息」不忘「大成宮」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本月9日缺席立法院會及民進黨中常會,12日也缺席民進黨「向人民報告」新竹市場宣講活動,引發臆測...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