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班班有鮮乳跳票係食農教育的最大挫敗

政府推班班有鮮奶政策,圖為嘉義縣朴子市大同國小學生喝鮮奶。本報資料照
政府推班班有鮮奶政策,圖為嘉義縣朴子市大同國小學生喝鮮奶。本報資料照

教育部和農業部合作推動「班班有鮮乳」政策,不僅推廣我國優質鮮乳,且將是促成我國首宗食農教育的成功典範。不料絕大多數學校選擇營養價值較低的保久乳,該政策幾乎跳票,可謂是食農教育的重大挫敗。

原本該政策就是要推廣國產鮮乳,教育部卻以問卷的方式決定學校提供的乳品種類,依據聯合報的報導,不少學校考量冷藏保存不易,不敢選鮮奶,已採購學校近七成五都挑保久乳,導致供應量不足,許多學生喝不到鮮乳,甚至因全台大搶貨買不到;六都中,新北、桃園、高雄都高喊「缺貨」,北市和台中也要等到10月中、下旬才能喝到;僅台南表示沒有買不到。而且部分消費者發現「保久乳悄悄漲價了」,原本網購三箱800元左右,但現在三箱1080元,漲約三成五,連乳品製造商官網也顯示缺貨中、已售完,原味、調味乳皆缺。

對此農業部陳駿季部長表示,班班有鮮乳目的,是要讓學童補鈣並健康成長,部分縣市因乳品供貨、配送量能不足,搶不到保久乳,農業部表示,持續協調得標廠商增加保久乳生產量,近期將再辦理第二次招標。

農業部部長只說對了一半,鮮奶確實可讓學童增加鈣質,增進國人健康,但飲用進口乳品或奶粉,亦可以補鈣,為何不提供外國奶或奶粉?該政策真正的目的在於食農教育,我國食農教育就是仿效日本作法,日本就是將「給食」(學童營養午餐)制度與食農教育推廣至徹底,讓學童認識在地美食,參與午餐設計,從小植根營養概念,並從此喜愛上國產食物。

該國學童奶政策就是最成功的案例,筆者前文就提到,早在昭和29(1954)年通過《學校給食法》,《學校給食用牛乳供給對策要綱》等法令就明文牛奶成為學童午餐的主食。並推動牛奶入菜,開發許多牛奶與傳統日本料理結合的「乳和食」食譜。日本學童在學校養成喝鮮奶習慣後,成為終身飲食習慣。

國產鮮乳之所以稱為「鮮乳」,就是以低溫殺菌,保留生乳多數營養,也就是如此鮮乳保存期限僅有二週,且需冷藏保存;反觀,保久乳縱然有長達半年以上的保存期限,但經高溫殺菌,部分對學童有益的養分也隨之被消滅。既然是提供給學童飲用,當然首選鮮乳,始能真正提升國人健康水準。

相信家長、學校與老師均知悉國產鮮乳營養遠優於保久乳,多數卻選擇保久乳,主因是質疑冷藏保存設備。事實上,農業部已補助每瓶外加二元冷鏈運送費,可保證運送全程冷藏,專家也表示鮮乳即使離開冷藏設備,亦不至於影響其品質,學校根本無需額外添購冷藏設備,部分縣市也實施多年,未曾聽聞學校供應的鮮乳有品質問題。

多數問卷會選擇保久乳,顯然大家對鮮奶的保存方式有所誤解,或有人誤以為鮮乳一離開冷藏,品質即會敗壞。農業部、教育部與學校,正可透過此次機會進行食農教育,化解國人的錯誤的認知。惟食農教育主管機關- 農業部不設法宣導鮮乳知識,以釐清爭議,還要協調廠商增加保久乳生產量,無怪乎我國食農教育會如此失敗!

日本料理 農業部 食農教育

延伸閱讀

零關稅紐乳將叩關 加工業者:關鍵在產地到餐桌時效的認同

不只班班喝鮮奶!彰化溪州小學生 天天供應鮮奶福利好

「班班有鮮奶」不同步 少數學校拿到半個月分量、多數學校沒喝到

班班有鮮乳破功?桃園近9成學校選「保久乳」 教育局回應了

相關新聞

警進校帶走小六生遭批「最壞教育示範」 律師曝教師剩2選擇:萬分悲哀

台中市西區某國小六年級學童和老師起衝突,手持軟球棒打到老師,事後雖道歉,次日老師仍報警提告傷害,兩員警入校內帶走師生到派出所做筆錄,全案函送少年法庭。整起事件在議會曝光後,市長盧秀燕對校方讓警員把孩子帶走作筆錄、無人陪同,大為震怒,同時也引發教師炸鍋,在網路大表不滿。

校園性平事件調查過程施壓被害人 最高罰15萬元

因應去年性別平等教育法修法,教育部近日公布新增性平事件調查規定,未來若學校人員在性平事件調查過程中向受害人施壓,恐處最高...

北市65校有棒球隊僅9位專任教練 議員籲預算提高、專業人員入校

12強中華隊奪冠再掀棒球熱,但北市選手幾乎外流補助獎金一度面臨發不出去窘境。根據統計,目前北市有65校設棒球校隊或社團,...

壘球賽事擅用泰雅圖騰原創設計 泰安鄉公所今公開致歉

苗栗縣泰安鄉公所日前舉辦的「泰安鄉慢速壘球邀請賽」剛圓滿落幕,但活動使用的紀念T恤卻傳出侵權疑雲,公所調查後坦承是得標廠...

聯合盃作文桃園初賽頒獎 210人獲獎

第18屆聯合盃全國作文大賽桃園初賽昨在南崁高中舉行頒獎典禮,本次共2010位學生參與,210人獲獎。桃園市長張善政致詞時...

雙語政策傳轉彎 不強迫英語授課

雙語政策上路六年多來,爭議不斷,如今傳出賴清德總統有意調整政策方向,不再追求其他學科以英語授課。對此,教育部長鄭英耀昨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