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台語」正名惹議 張善政曝基層隱憂
教育部預告將「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更名為「台灣台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引發論戰。桃園市長張善政今天在臉書有感而發,直言中央已在基層引起不必要的誤會與紛爭,他認為各族群及語言應有公平、平等的發展機會,不論客語、原住民語、閩南語,都是「我們台灣的語言」。
張善政表示,近期社會上針對「台灣台語」正名的討論引發了不同的聲音,桃園市作為一個多元文化的城市,承載著豐富的客家族群、閩南族群、原住民族群、新住民、外省族群等珍貴的文化,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象徵,而尊重並保存每一個族群的語言權利,更是政府肩負的責任。
張善政說,過去幾十年中,台灣針對多元族群平等發展推動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從原住民族委員會及客家委員會的成立,再到「原住民族基本法」及「客家基本法」的通過,標誌著台灣逐漸邁向尊重多元文化與語言的國家,2019年施行的「國家語言發展法」,鞏固台灣固有族群的語言在國家法律的保障下得以平等發展,更是台灣在語言平權和多元文化政策上的重要里程碑。
張善政提到,桃園也持續舉辦「客家義民祭」、「閩南文化節」、「眷村文化節」、「原民音樂節」,及新住民及移工的文化活動,推動多元族群共榮共存的代表性城市,但近期許多客家朋友向他反映,中央目前的做法,在程序上似乎已有既定的框架,若未及時納入更多元的聲音,恐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與紛爭。在命名的方案上,可能也與多元族群平等、語言平等的潮流出現扞格。
張善政表示,桃園有超過90萬客家鄉親,作為全台最多客家人口的城市,市府致力營造客語友善城市的氛圍來推廣客家文化,因此這次「語言平權」的議題,他支持客家鄉親為自己及其他族群的語言發展及權益發聲,促進大家對語言平權的重視。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