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東局勢升溫加上Fed轉鷹 台指期夜盤承壓走低、失守21,600關卡

校方回應了!逢甲大學遭勒索軟體Nova攻擊 資安專家揪1點坦言:罕見

藍智庫:文化部3疑點 政治正確包裝浮濫大撒幣

文化部長李遠日前針對明年度預算表示,期許成為號召大家共同加入豐厚文化沃土的鼓吹者,也作為所有耕耘者的共創、協作者。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文化部長李遠日前針對明年度預算表示,期許成為號召大家共同加入豐厚文化沃土的鼓吹者,也作為所有耕耘者的共創、協作者。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文化部長李遠日前針對明年度預算表示,期許成為號召大家共同加入豐厚文化沃土的鼓吹者,也作為所有耕耘者的共創、協作者。然而,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文體育組召集人陳學聖指出,文化部透過「政治正確」的包裝,明年度的經費編列疊床架屋,且今年度亦有經費未經過正規預算審查程序,浮濫使用經費等問題。

文化部「重建台灣藝術史2.0社會發展計畫(114-117)」,總經費高達21.36億元,114年度編列第1年預算4.6億元。其中,「重建台灣藝術史2.0計畫」編列1.82億元。

首先,陳學聖指出,長期以來,「台灣藝術史」的議題,已有許多單位在執行,何來「重建」之有?像是國立台灣文學館、國立台灣美術館、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國立台灣圖書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台灣音樂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等,都長期分工研究「台灣藝術史」及「本土」相關議題,顯見該筆預算只是透過「政治正確」的包裝,又再燒一大筆錢。

其次,陳學聖表示,該筆預算的主要重點,在於讓「台南美術館」升格為國家美術館,光是在今年度就編列8千萬元經費。然而,有許多美術館比台南美術館的館藏更為豐富、發展走在更前面,為何卻無法升級成為國家級美術館?文化部顯然有拍賴清德總統馬屁之嫌。

第三,陳學聖說,該筆預算在傳統戲曲方面獨鍾歌仔戲,也是另類的「政治選擇」,希將歌仔戲變成台灣傳統戲曲的神主牌。但這項抉擇反而限縮與對岸的交流。一方面,過往楊麗花在中國大陸東南沿海有數十萬粉絲的盛況,未來恐不再出現。另一方面,台灣戲曲學校可能更招不到學生,遠遠落在京劇之後。台灣戲曲學校的歌仔戲科及客家戲科,原訂每年預計各招收26名正取的國一新生,但110學年度分別只錄取了8名及3名,之後連續2年維持低靡的個位數,111學年度分別只有8名及3名,112學年度分別為7名及6名,這才是歌仔戲發展的最大隱憂。

陳學聖提醒,文化部未經正規預算審查程序、浮濫使用經費已有前例,今年度就曾發生以臨時動支的方式,把「表演藝術之輔導與推動」經費中「獎補助費」的四分之一,以及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傳統藝術展演交流與推廣計畫」經費的48.2%,合計用在歌仔音樂劇「1624」,嚴重排擠扶助地方表演團體的經費與獎補助費。他呼籲,李遠應追查前部長史哲的責任,並杜絕此歪風,讓文化部的預算能回歸專業,真正落實「文化向下扎根、豐厚文化養分」。

陳學聖 文化部 台南美術館

延伸閱讀

舞躍大地比賽揭曉 李遠:將加碼Taiwan Top團隊補助

2024全國古蹟日開跑 文化部盼提升全民文資保存意識

傳是下一個去職首長 李遠:這是我看過最好的劇本

文化部推文學改編影視特展 李遠:曾希望一輩子當編劇

相關新聞

明年租補分攤 台中21.7億金額第一、北市自籌率四成最高

內政部日前以財劃法修正後地方自有財源增加為由,發函地方政府要求各縣市自籌一定比例的租金補貼經費,再度引發反彈。本報掌握,...

地方負擔租金補貼?盧秀燕難以答應:已經被刪32億了

內政部日前發函各縣市政府,明年起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經費將由中央與地方共同分攤。台中市必須負擔30%,與新北市並列...

民調/賴清德聲望回升至近五成 但不贊同度也走高

台灣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天公布最新民調指出,賴清德總統總統聲望為,四成九民眾贊同賴總統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四成六不贊同。台灣...

獨/監察院長陳菊住院近半年 賴清德「私人行程」探視

監察院長陳菊因病請假迄今已近半年,近來陳菊因請假是否支薪一事引發外界關注;賴清德總統今天上午南下高雄鳳山參加台灣基督長老...

廢監院修憲有兩大難關 朝野共挺的18歲公民權就功敗垂成

民眾黨在立院提出廢監院修憲案,不過,根據修憲法定流程,修憲案就算在立院順利推動,最後一步公民複決門檻超高,票數要達到選舉...

未來「補假不補班」!人事總處刪規定 不再補班湊連假

今年下半年及明年度行事曆已出爐,行政院人事總處也公布,基於國人已習慣週休二日作息,因此在「政府機關配合紀念日與節日補假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