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有條件合憲 國民黨:等同宣示實質廢死 衝擊基層司法

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李彥秀指,此次憲法法庭判決結果,代表我國將邁入「實質廢死」時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李彥秀指,此次憲法法庭判決結果,代表我國將邁入「實質廢死」時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憲法法庭今作出死刑合憲,但增加「僅得適用於個案犯罪情節屬最嚴重,且其刑事程序符合憲法最嚴密之正當法律程序要求」等限制的解釋。國民黨表達遺憾,指憲法法庭透過空洞、適用不易的「犯罪情節屬最嚴重」,加以死刑判決應經各級法院合議庭法官一致決,達到「實質廢死」目的。

國民黨並強調,民進黨在黨綱的「自由人權」章節直接寫明,「研議廢止死刑的可行性。」同樣直指民進黨廢除死刑的終極目標。這次釋憲結果幾乎宣示實質廢死,彰顯民進黨恐怕仍會以分階段的方式,不顧民意反對,逐步推進廢除死刑。

國民黨指出,廢除死刑本來就是立法工作,更是政治問題。大法官的判決結果,雖然縮限範圍,但已經明確證明「死刑合憲」,民進黨主張廢除死刑毫無憲法基礎,應該清楚表態對於死刑態度,並修改廢死黨綱。尤其,賴清德身為民選總統,更應有明確態度,而並非用尊重釋憲結果,一筆帶過。

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李彥秀也表示,目前死刑定讞與執行本有嚴謹程序,並賦予被告充分救濟途徑,自2020年3月31日判決沈文賓死刑定讞、同年4月1日槍決翁仁賢後,已逾4年零判死、零執行。現行審判實務中,對被告人權早已有非常完整保障,確定判決經過各審級法院一再檢視認事用法之合法性、合理性與正當性,審認被告犯罪動機與目的具特別可非難性、犯罪手段為特別殘酷、對社會秩序具嚴重破壞及危害性,而可證立死刑制度並無不妥。

李彥秀說,憲法法庭判決看似進一步保障被告人權,但在修復式司法成效依舊不彰的今日,欠缺配套的憲法解釋,不過是再次深化死刑存廢議題的社會對立,更是讓問題治絲益棼。

李彥秀分析,法務部在釋憲辯論時提出,近5年476件殺人案,只有1件判死定讞,代表死刑案件極為嚴謹,死刑為不得已的最後手段。但釋憲案的縮限解釋不但畫蛇添足,更是身為最高司法機關,卻否定司法制度嚴謹性,恐怕衝擊基層司法部門信心,一再增加的門檻,更是影響承審法官依法判決死刑的心證,恐怕等同於實質廢死。

李彥秀指出,此次憲法法庭判決結果,代表我國將邁入「實質廢死」時代。37名死囚皆得請求檢察總長提起非常上訴,預期有極高可能檢察總長將提起非常上訴,最高法院進而撤銷原死刑判決,屆時各級法院合議庭法官須一致決維持死刑,否則僅能退而求其次改判無期徒刑,依現行規定25年便可申請假釋。

李彥秀強調,憲法法庭博得名聲與歷史定位後,死刑經合憲性限縮解釋所衍生例如事實審法院如何認定「犯罪情節屬最嚴重」、無期徒刑制度如何檢討調整,不過是不負責任的將問題丟回普通法院與立法者。不僅讓司法者遭受恐龍法官、象牙塔裡法匠之譏,更讓司法與人民相形漸遠。

司法 國民黨 廢死 廢除死刑 恐龍法官 憲法法庭 最高法院 李彥秀

延伸閱讀

央行祭重拳打炒房 李彥秀:房市泡沫風險已動搖國本

牽動中東敏感神經 李彥秀:須注意金阿波羅負責人人身安全

卜睿哲籲綠表明無意追求獨立 李彥秀:戳破了國王新衣

賴清德上任百日失250萬人支持 李彥秀:窮得只剩深綠挺

相關新聞

法部擬推無期徒刑分級制 提高假釋門檻或更長有期徒刑

大法官針對死刑作出不違憲、但要嚴格限縮,以及要求修改相關法令後,各界關注修法方向,司法院與法務部明天將向立法院司法及法制...

藍提修法劍指憲法法庭 大法官判決門檻要過總額3分之2

朝野針對國會改革法案,一路從議場戰到憲法法庭,最終結果尚未可知。為避免大法官輕易推翻立法院的立法,國民黨立委翁曉玲再提憲...

判死設8道關卡 37死囚可請求非常上訴

卅七名死囚主張刑法死刑制度違憲,聲請憲法審查,憲法法庭昨判犯「情節最嚴重」的普通殺人、性侵殺人、強盜殺人、擄人勒贖殺人罪...

「死囚放出後一定跑!」 死刑如違憲...法務部主張:不可放人

王信福等37名死囚認為死刑侵害人民受憲法保障生命權,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憲法法庭訂今天下午宣判,一旦判決違憲,可能衍生收...

特殊無期刑?藍委:壓縮判死空間

為平衡憲法法庭判決後,實質限縮死刑的問題,法務部預備於七日在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專案報告上,提出研擬推出「無期徒刑分級...

新聞眼/合議庭一致決 判死魔王級關卡

死刑存廢爭議數十年,憲法法庭的判決看似讓刑法殺人罪死刑規定存活,卻設下一道又一道嚴格的關卡;台灣超過四年未判死、零執行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