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是詐騙!國稅局2月寄發補稅單 民眾記得補繳以免挨罰

核四商轉有可能 考察學者:應列入討論

學者近日參訪核四指出,核四不是沒有商轉可能性,盼盡速通過重啟,降低發電成本與企業碳費開銷。圖/中央社
學者近日參訪核四指出,核四不是沒有商轉可能性,盼盡速通過重啟,降低發電成本與企業碳費開銷。圖/中央社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台電自己也有評估核四商轉的機會,且若審查彈性,還不一定需要7年!」近日曾前往核四考察的清大學者葉宗洸11日針對核四商轉受訪時說,若重啟核四,1年發電可減少3到4百億元,還能降低企業被徵收碳費,呼籲賴政府取消「非核家園」政策。同行的清大學者李敏也說,台電早有準備方案,核四商轉不是不可行,應列入溝通。

有商轉可能性

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李敏與葉宗洸近日與國民黨立委翁曉玲、賴士葆前往核四發電廠進行參訪。李敏近日投書媒體指出,原本他與葉宗洸還可能因為台電的限制參訪規定無法進去,但後來台電讓他們順利進入廠內考察。他也說,核四廠尊重立委與葉宗洸的要求,還參觀了四個比較敏感的地點。

李敏在考察完後表示,核四廠的商轉,需要再進行安檢確認,但不是不可能。台電的簡報也說,一旦政府有明確的政策決定,核四廠七年後可商轉。他強調,台灣要返核,可以選擇讓核四商轉,也可以在核四廠址蓋新的核電廠,但經費會超過3000億元很多,也需超過7年的時間,核四要不要商轉,確實需要再溝通,但絕對不是不可行的事。

1年最多可省4百億

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葉宗洸受訪時說,台電說,核四的兩部機組從重啟到試運轉測試要4年時間,另外需要1年的時間進行燃料裝填後的熱測試,而管制機關審查需時2年,核四若要重啟總共要7年。但事實上,管制機關審查這部分的彈性極大,若賴清德政府願意調整「非核家園」的政策,其實僅需5到6年的時間即可重啟,讓核四提供270萬瓩的發電量。

他強調,核四1號機大約要200到300億元,2號機組要500億元,商轉後1年可以發270萬瓩的電量,若以核電每度2元、台電目前發電成本每度3.5元來算,1年就可省下3到4百億元,不只降低台電虧損,也可以讓企業減少被國外徵收的碳費,興建發電機組的成本也可逐年回本。

早日擺脫缺電夢魘

葉宗洸認為,核四是國家的重要資產,提供的無碳電力更是北部缺電的重要解方,絕對不可輕易廢棄。希望台電人員不僅要持續細心維護,更要做好重啟的準備。重啟核四不需修法,期望在野黨立委能督促賴政府調整錯誤的能源政策,早日重啟核四,讓台灣擺脫缺電的夢魘。

被問到核四的經費是否超過3千億,葉宗洸說,由於核四尚未完工,有2830億是之前的會計帳。國民黨立委翁曉玲則指出,台電將核四維持相當好,與10年前狀況相差不多,給予肯定;至於是否重啟核四?翁表示,重啟與否須專家、學者評估,且最終仍得視執政黨態度而定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台電 核四 清大

延伸閱讀

台電取消農業電價優惠 農業部回應了

核四變廢墟了嗎?台電放行專家參觀 翁曉玲:狀態如10年前

國安局編8800萬電費引人矚目 藍委批納稅人被剝三層皮

【重磅快評】不想讓專家進核四 台電心虛或把專家當賊?

相關新聞

獨/柯爸病情有變化?柯文哲今晚向北所請假直奔新竹戒護探視

民眾黨前黨主席柯文哲因京華城等案被二度收押,據傳柯文哲父親柯承發今晚病情急轉直下,疑似發出病危通知,柯文哲依規定申請戒護...

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今起協商 部會文宣費擬全砍

朝野黨團今起密集協商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藍白黨團鎖定部會文宣費大砍預算。國民黨團提案全數刪除各部會媒體文宣費,數發部...

賴總統勝選周年 在野批賴「承諾全跳票」

賴總統去年一月十三日當選,已滿一周年。在野昨批評,賴勝選當天許下六大承諾全數跳票。國民黨立委李彥秀直指賴總統讓台灣陷入無...

政院: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已報院 代理孕母確定脫鉤

「代理孕母」是否開放合法化,曾是2024大選的重要議題之一,不過衛福部於去年研訂「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時,仍在最後關頭宣...

揭黑熊學院投陸委會255萬標案 羅智強:愛台更愛新台幣

國民黨立委羅智強今日表示,黑熊學院不只領政府補助,還接政府標案,黑熊民防教育協會去年曾投標,陸委會255萬的「國際及兩岸...

大法官人事案連綠委都卡關 7被提名人全軍覆沒

立法院會今天上午進行司法院大法官人事同意權案記名投票表決,司法院正副院長被提名人張文貞、姚立明等7位被提名人全軍覆沒。值...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