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最新精算出爐!勞保破產年限延至2031年 潛藏負債13.23兆

IG突改版!主頁變長方形「多年排版一夜全毀」 內行人曝1招救回

大疆無人機可水中起飛 專家:顛覆傳統作戰台灣小心了

東京、大阪、九州新冠疫情嚴峻 疾管署:赴日前打疫苗

新冠併發症本土病例趨勢。圖/疾管署提供
新冠併發症本土病例趨勢。圖/疾管署提供

新冠疫情連兩周降溫,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上周新增773例新冠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周下降;上周新增124例死亡病例,為11個月以來單周新高,死亡病例數預估預期1至2周後會下降。整體新冠疫情預計8月中脫離流行期。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上周(7月16日至7月22日)新增773例新冠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周(7/9-7/15)新增896例下降,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周新增124例死亡病例,較前一周新增104例上升,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死亡個案中最年輕個案為20多歲男性,並無潛在病史,上一劑新冠疫苗接種為2022年,並未接種最新XBB疫苗。6月中旬出現肌肉酸痛等症狀並到診所就醫,後來出現抽搐意識不清等狀況而急診,發現血壓偏低且新冠快篩陽性,腦部跟肺部都發炎,插管收治加護病房,但症狀持續惡化,住院3周後過世,為腦炎、肺炎及中樞神經衰竭致死。

郭宏偉表示,近四周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病例檢出以JN.1占比37%為多,KP.3、KP.2及XDV.1占比上升,分別為18%、17%及11%,LB.1占比為16%,呈下降;境外以JN.1占29%及KP.3占26%為多,其次依序為KP.2占17%、LB.1占12%及XDV.1占12%,將持續監測疫情變化及變異株流行趨勢。

另外,日本新冠肺炎病例數自今年5月中旬起,已連續10周上升,第28周(7/8-7/14)報告5萬5000餘例,每家醫療機構平均就診人數為11.18例,是前一周的1.39倍,病例主要集中在東京、大阪、九州,而鹿兒島發生率最高;日本此波疫情以KP.3為主要流行病毒株。

羅一鈞提醒,近期正值暑假旅遊旺季,病毒傳播風險增加,請規劃前往日本之民眾,應儘速接種新冠XBB疫苗,以獲得免疫保護,並落實勤洗手 、出入人多擁擠或空氣不流通場所佩戴口罩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

國內新冠XBB疫苗迄今已累計接種289.1萬人次,全國接種率11.73%,65歲以上第1劑及第2劑接種率分別為21.24%、2.3%;由於國際疫情仍為流行,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高風險族群應接種現有XBB疫苗,無須等待新疫苗,以避免重症/死亡風險。全國尚餘莫德納XBB疫苗約270.8萬劑、Novavax XBB疫苗僅約2400劑,呼籲尚未接種新冠XBB疫苗者應儘速接種。

疾管署提醒,目前疫情仍處流行期,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可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呼籲感染後易併發重症或死亡之65歲以上長者,如已接種1劑且間隔12周(84天)請再接種第2劑,提高保護力,抵抗疾病威脅。

快篩試劑 新冠疫苗 疫情 疾管署

延伸閱讀

流感提前脫離流行期 公費藥劑擴大條件僅至31日

20多歲男染COVID-19逝 疾管署示警日本疫情攀升

4年來首例肉毒桿菌中毒 5旬婦疑曾吃過期食品

急診就診人次連2週降 疾管署估壅塞隨疫情得紓解

相關新聞

9縣市發低溫特報「溫度下探10度」影響持續到明上午

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中央氣象署今天下午4時31分針對9縣市發布低溫特報,影響時間到明天上午,包含新北市、新竹縣、苗栗...

長照機構AI幫手 減少住民死亡

長輩夜間離床或呼吸出現異常,系統會立即發出警示;飲食、沐浴、生理監測數據也翔實記錄,家屬可上網隨時掌控。老年人口眾多,加...

年前挑戰首波寒流!除夕恐破過去8年最低溫紀錄 最冷時段曝光

不到10天就要過年了,氣象專家指出,今(19日)大陸冷氣團持續減弱,直到下周日(26日)晚間開始強冷空氣南下,預期影響到小年夜、除夕、初一(27-29日),目前來看強度有機會達到強烈大陸冷氣團等級,是否達寒流待觀察,但出現10度以下低溫機會高。

地牛翻身!花蓮規模4.3地震 最大震度4級

地牛翻身!上午10時28分花蓮發生規模4.3地震,最大震度花蓮4級。

衛福部研議 助產所不接生也能開業

於婦產科產檢、生產已是現今產婦主流的選擇,過去常見的助產士漸漸消失,全台近十年新發證助產師總計三三五人、助產士十四人,據...

台中春節疏運計畫出爐!台61、台74線塞車時段曝光

今年春節連假長達9天,公路局公布春節連續假期交通疏運計畫從1月24日下午至2月3日上午,預估1月24日(周五)下午,台6...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