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終結出生公民權、特赦國會暴民 盤點川普上任首日簽署哪些行政命令?

桃機出境塞爆!年前搶出國反遭「預判再預判」 內行教避人潮小撇步

歷經921…彰化知名地標「大衛」雕像 不敵嘉義6.4強震身軀支離破碎

不義遺址保存條例草案通過 不義遺址42處潛在遺址64處

行政院會今通過「不義遺址保存條例」草案,將函送立法院審議。行政院亦為二二八事件中的原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暨廣場,列為不義遺址場域 。記者蘇健忠/攝影
行政院會今通過「不義遺址保存條例」草案,將函送立法院審議。行政院亦為二二八事件中的原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暨廣場,列為不義遺址場域 。記者蘇健忠/攝影

行政院會今日通過「不義遺址保存條例」草案,將送請立法院審議。文化部指出,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在完成任務解散前,已完成審定公告的不義遺址共42處,在「不義遺址保存條例」通過後,將適用條例有關規定。

至於促轉會任務總結報告已揭露的64處潛在不義遺址,文化部已於去年12月邀集人權教育、歷史研究、文化資產及法律等領域專家學者召開「不義遺址審議諮詢作業小組」會議,至今年6月為止,已完成白色恐怖事件的「原水源地刑場」、二二八事件的「中山堂」等共計11處潛在不義遺址的先期審議作業,將待專法、配套子法及行政規則陸續公布後,逕送審議會辦理審議及公告。

其餘潛在不義遺址亦將比照加速辦理,預計於115年完成全數64處潛在不義遺址公告。同時,文化部也將持續依職權或接受個人、團體提報,進行調查及建立個案資料。

文化部表示,不義遺址是指威權統治時期國家為達成鞏固威權統治目的,所為侵害人權事件的發生地,包含羈押、審判、刑求、監禁、處決等場所或相連場域。為展現國家主動保存不義遺址、落實轉型正義,文化部以訂定獨立專法「不義遺址保存條例」的方式,藉由空間保存及歷史事件記憶,促進社會溝通反省、建立保障人權、守護民主價值、不再重蹈覆轍的社會。

「不義遺址保存條例」草案共計16條,包含主管機關辦理不義遺址調查研究、審議、公告及相關法律效力;公、私有不義遺址保存活化原則及獎勵補助;以及公有不義遺址管理機關(構)管理維護義務、毀損公有不義遺址的處罰等規定。

文化部指出,由於不義遺址所涉區域內的空間現況樣態多元,包括土地或建物權屬有公有或私有、原有建物可能已為改建,或僅保有部分遺構,甚至現地早已無遺構殘存等。因此,不義遺址的保存活化,可視空間狀態以豎立歷史標誌、侵害人權事件解說、數位虛擬重建、定期或依申請開放、辦理歷史事件紀念儀式或活動等方式來進行保存。

在公有不義遺址的保存活化上,條例草案規定管理機關(構)應於公告後2年內提出保存活化計畫並編列預算;私有部分則在尊重現況土地或建物所有人意願,在對財產權侵害最小原則下保存活化。

為鼓勵民間辦理不義遺址相關事項,主管機關得補助民間辦理不義遺址或具轉型正義意義場所的研究、標示、紀念、推廣教育等。而對於毀損公有不義遺址原建物或遺構者,則可處6個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50萬元以上2000萬元以下罰金。

人權 文化部 轉型正義 遺址

延伸閱讀

台灣文化前進巴黎奧運 卓榮泰到場加油打氣

政院推不義遺址保存專法 藍委轟:罔顧民生只搞鬥爭

不義遺址保存專法拍板 破壞最重關5年、罰2千萬

更新草案!葡萄牙計劃2030年底前 再生能源占最終能源消費51%

相關新聞

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今起協商 部會文宣費擬全砍

朝野黨團今起密集協商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藍白黨團鎖定部會文宣費大砍預算。國民黨團提案全數刪除各部會媒體文宣費,數發部...

賴總統勝選周年 在野批賴「承諾全跳票」

賴總統去年一月十三日當選,已滿一周年。在野昨批評,賴勝選當天許下六大承諾全數跳票。國民黨立委李彥秀直指賴總統讓台灣陷入無...

政院: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已報院 代理孕母確定脫鉤

「代理孕母」是否開放合法化,曾是2024大選的重要議題之一,不過衛福部於去年研訂「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時,仍在最後關頭宣...

揭黑熊學院投陸委會255萬標案 羅智強:愛台更愛新台幣

國民黨立委羅智強今日表示,黑熊學院不只領政府補助,還接政府標案,黑熊民防教育協會去年曾投標,陸委會255萬的「國際及兩岸...

大法官人事案連綠委都卡關 7被提名人全軍覆沒

立法院會今天上午進行司法院大法官人事同意權案記名投票表決,司法院正副院長被提名人張文貞、姚立明等7位被提名人全軍覆沒。值...

考試院人事案 在野封殺柯麗鈴

立法院昨日進行考試院人事同意權案投票,考試院正副院長被提名人周弘憲、許舒翔分別以五十九票、一一二張同意票過半,順利通過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