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涉合謀張綱維詐貸台企銀30億 禾豐泰老董1千萬交保

賴總統出訪巴拉圭擬過境美國 可能宣布採購美客機

美國與印尼達成貿易協議 川普:課徵印尼19%關稅 美商品零關稅

【重磅快評】鄭文燦案,誰能忽略總統實質影響力?

海基會前董事長鄭文燦涉貪案往上延燒,今天桃園地院三度開羈押庭,鄭文燦提早抵達地院,全程不發一語快步進入。記者季相儒/攝影
海基會前董事長鄭文燦涉貪案往上延燒,今天桃園地院三度開羈押庭,鄭文燦提早抵達地院,全程不發一語快步進入。記者季相儒/攝影

鄭文燦涉貪案往上延燒到總統府和行政院。民眾黨立委黃國昌昨天爆料指該案上達天聽,從總統府一路交辦行政院、經濟部、內政部處理。總統府反駁說是「刻意錯誤連結」,行政院也斥為「看文說故事」。不過,高院才打臉桃園地院忽略鄭文燦的實質影響力,府院以為人民都不懂總統、閣揆的實質影響力。

根據黃國昌整理的時序表,鄭文燦收受華亞科技園區土地開發案500萬賄款,積極辦事,主持會議,向行政院爭取核定為國家重大建設,以便辦理農地變更。涉嫌行賄的廖俊松另向總統府陳情,時任總統府秘書長吳釗燮函覆指「總統至為重視」,已函請行政院處理;時任行政院秘書長卓榮泰也立即函文內政部交辦。然後廖俊松拿政院函回報鄭文燦,全案打通關節。

2017年該案當時的總統是蔡英文,行政院長是賴清德;賴清德現在已經是總統,而當時的行政院秘書長卓榮泰則是現在的閣揆。蔡英文、賴清德和卓榮泰當時可曾扮演什麼角色?現在又會發揮什麼影響?當時的總統既然至為重視,政院也立即交辦,白紙黑字,很難說什麼地方是「刻意錯誤連結」,但的確讓人可以看文說出許多故事。

就以總統府的澄清來說,總統府表示,各界所提建言,總統府皆依規定與程序辦理並函轉相關單位,並無任何不法。但這裡除把明明是為個人私利的「陳情」,說成似乎是為公共利益的「建言」外,不知有多少人的陳情或建言,可以讓總統「至為重視」?而「總統至為重視」的案件,有多少部會敢不重視?廖俊松手捧上諭,又有幾個部會敢設拒馬攔路?

從目前已揭露的公文書上還看不出賴清德對本案的真實態度,不過,他當時剛獲蔡英文拔擢出任閣揆不久,對於總統重視、交辦的案件,豈有白目攔阻的道理?而隨賴清德上任行政院秘書長的卓榮泰也火速處理,兩天內蓋上大印交辦內政部,當然不會只是官僚層轉、簡單決行、程序照走而已。廖俊松拿著行政院秘書長署名的函文回報鄭文燦,代表的就是行政院的立場。

隨後經濟部和內政部核准全案符合都市計畫法「適應經濟發展之需要」,不論是符合誰的「經濟需要」,都說明了總統府和行政院的態度。雖然鄭文燦涉貪案壓了七年,賴清德上任總統月餘就爆發,各種權鬥陰謀之說不脛而走,但廖俊松打通關節,獲得總統重視、政院放行、部會核准、桃園照辦的一條龍服務,從蔡英文、賴清德到卓榮泰,都應該說清楚講明白。

尤其,連高院都說不應忽略鄭文燦的實質影響力,誰能忽略總統和閣揆的實質影響力?不論是卸任或現任。

鄭文燦 貪汙 弊案

延伸閱讀

鄭文燦案曝府院特權處理陳情? 政院:都依法辦理

政院拿「埋水管」撇卓揆涉鄭文燦案 黃國昌:什麼鬼話都能講 

影/鄭文燦交保重審…雙檢一身黑出戰 民眾:韓劇型男檢察官?

影/第三次羈押庭 鄭文燦不發一語快步進入地院

相關新聞

【重磅快評】卓榮泰偏愛遙控機 沒聽到人民唱跳樓機?

民進黨絞盡腦汁阻擋普發現金案,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最新說詞是,普發現金1萬元,民眾只能買冰箱或遙控飛機,對國家發展無助益。...

【重磅快評】「野百合」挺大罷免是護民主還是保權位?

一個名為「野百合學運世代聯盟」的團體,今天發表「支持大罷免,此刻正是我們再次站出來的時刻」,提出包括「這是制衡失控國會的...

【重磅快評】經濟部敢恫嚇媒體 部長被指紅色破口卻沒動作?

颱風丹娜絲肆虐,屏東外海的太陽光電系統浮台被沖上岸邊,經濟部宣稱媒體散播不實,其實這是新型態光電實驗計畫,光電板早已移除...

【重磅快評】農損救助分藍綠 天龍國綠委到底在想什麼?

丹娜絲颱風過境,雲嘉南成了重災區,其中雲林縣農損慘重,卻未如台南、嘉義列入「全品項、免現勘現金救助」範圍。雲林縣長張麗善...

【重磅快評】「我請客你埋單」 賴政府軍人優惠如雞肋

賴清德總統宣稱,要讓軍人搭機享受升等商務艙空位,行政院隨即表示,已請華航邀集同業協商。此舉果然再度引起熱議,但也和先前發...

【重磅快評】賴清德國防造謠 讓日本大哥哥看笑話

美國總統川普強勢要求全球盟友分攤軍費、提高國防預算,各國反應不同,台日表現也形成明顯對照。賴清德總統努力編列預算表態,並...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