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清晨趕上課…輔仁女大生闖紅燈橫越大路 遭直行機車撞斷雙腿

菲律賓東南方熱帶擾動發展 「恐成今年首颱」最新路徑曝光

阻公糧收購漲價 陳駿季:「1集2轉3加3」僅須預算20億

農業部長陳駿季強調「漲公糧不是最佳解方」。記者胡經周/攝影
農業部長陳駿季強調「漲公糧不是最佳解方」。記者胡經周/攝影

農業部部長陳駿季今天疾呼,「1集2轉3加3」方案已獲集團產區8成農會支持可真正增加農民收益,且歷史驗證調高公糧收購後引發米價跌至10年新低、重傷農民收益,並破壞國家糧食安全,朝野協商切莫通過。

立法院今天就國民黨團提案公糧收購價每公斤調高新台幣8元、民眾黨黨團提案調高5元以上進行朝野協商。農業部召開臨時記者會,由陳駿季親自說明「1集2轉3加3」方案,強調才能真正增加農民收益,疾呼莫以主決議方式通過上述提案,不僅會重傷農民收益,還會產生「蝴蝶效應」,破壞國家糧食安全的整體產銷結構。

陳駿季指出,「1集」是引導繳交公糧收購的農民加入集團產區,產出更優質品種的稻穀,措施包含加碼獎勵金每公頃1萬元等,預計3年轉集團產區契作面積累計可有1萬公頃,優良品種種植比例3年內提升至6成。

「2轉」鼓勵在特定地區轉做雜糧,減少水稻過量生產、提高雜糧自給率。例如高鐵沿線下陷地區,1期作改種旱作雜糧,節水獎勵每公頃加2萬元,跟集團產區合作再加碼5000元。購買農機可享低利貸款、補助成數提高。

「3加3」透過調高水稻優質加強型保險理賠金額、推動市場採購引導糧商提高價格收購自營糧,以及推廣學童吃優質品種米養成食米習慣,再搭配前述的1集2轉,估計3年內乾穀價格每公斤可提高3元。

陳駿季還說,近14年水稻平均年產量為140萬公噸糙米,消費量平均120萬公噸,已供過於求;「1集2轉3加3」可真正持續提高農民收益、提升稻米品質、增產國產雜糧降低進口依賴,並強化整體產銷結構促進農業運作現代化,已獲得全國集團產區8成農會支持,相信此案才能確保農民收益。

他並說,反之只靠提高公糧收購價,貌似拉了當年米價,卻會產生「蝴蝶效應」,破壞整體國家糧食安全的產銷結構,因為其他作物也可以單獨提案調高補助。

支出預算的增加幅度也不成比例,陳駿季說,公糧收購價調高8元,每年支出預算還須增加113億元,反之「1集2轉3加3」預算只要20億元,僅為113億元的20%不到。

再者,表面上調高當年讓農民每公頃多4.8萬元收入,但經驗已證實,民國100年調高3元後水稻面積大幅增加,公糧收購量暴增至10年新高、價格跌到10年新低,反而重傷整體農民的收益;且一旦立院通過調高提案,當年消費末端米價恐上漲,產銷結構長期遭破壞,進口米也可能進軍國內;若立法院強勢通過調高公糧收購提案,將做因應。

他重申,目前進入市場銷售的民糧占7成、公糧占3成,最適當的水稻生產面積是24萬公頃,從中抽離3%到5%,就能支撐稻米價格高於公糧收購價,近年持續推動轉作下,112年民糧每百台斤收購價已達1063元,集團產區契作價格每公斤26到29元,高於公糧收購價26元,即可證實。

稻米 農業部 陳駿季

延伸閱讀

農業部指公糧價漲後遺症多 要推「1集2轉3加3」顧稻農

影/藍白提案公糧收購漲8元 陳駿季:漲公糧非最佳解方

歷經8年!植物診療師法草案今過初審 最快明年初招考

雞蛋生產過剩農民怨 陳駿季:都盼自己蛋更多、讓別人淘汰

相關新聞

預算解凍報告 挨批「早就寫好,只是壓著不送」

網路前晚流傳一則訊息,內容是文化部主計處寄信提醒同仁,送出預算解凍報告時要「確認不會有被解讀成早早就寫好現在才送的字眼,...

神隱多日終現身 柯建銘京都「大休息」不忘「大成宮」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本月9日缺席立法院會及民進黨中常會,12日也缺席民進黨「向人民報告」新竹市場宣講活動,引發臆測...

京華城案涉貪延押 柯文哲等3人抗告遭高院駁回

台北地院審理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等人涉貪案,3月28日裁定柯、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台北市議員應曉薇、前柯辦主任李文宗自4月...

傳柯文哲水腎明動手術 民眾黨指北所沒說清狀況:儘速核准自費延醫

媒體報導,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今天第三度戒護就醫,預計明天進行手術。民眾黨說,透過北所新聞稿無從得知柯文哲實際身體狀況與就...

綠新北造勢引發藍綠互槓 江怡臻批卓榮泰造謠 質疑蘇巧慧默不作聲

民進黨昨在新北市板橋辦「人民是頭家」政策說明會壓軸場,行政院長卓榮泰大談中央臂助新北建設,但財劃法修法後,地方拿走中央3...

柯文哲身體不適!北所證實今晚戒護送醫 小草開心歡呼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今天下午赴台北看守所遞申請書,要幫柯文哲申請自費醫生,怒批「難道要把柯P關到死嗎?」看守所對面也聚集多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