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政府擁核或反核? 副閣揆鄭麗君:能源討論的框架要改變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日前受訪時表示「非核家園」口號恐讓台灣衰退,批評非核家園等主張,引發外界關注政府能源政策是否調整。委員會另一位副召集人、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今赴中研院院士會議發表專題「走向民主永續之路—國家希望工程的治理願景」,劉鴻文院士提問政府的核能政策,鄭麗君表示,核能問題必須在核廢料處理和核能安全兩種基礎下討論才有現實基礎,多元意見將會在總統召開的委員會充分討論。
鄭麗君以半小時時間向上百位院士說明新政府的「國家希望工程」。結束後院士劉鴻文提問,報告中沒有提到政府的核能政策。鄭麗君回應,面對2050的淨零轉型,能源轉型也是重要重測。而在前政府「減煤、增氣、展綠、非核」與綠能創生的努力之下,台灣已經減少六成的空汙排放。而未來推動的第二次能源轉型,核能在台灣能源的占比也仍然占了6%,但多元綠能仍是核心。
鄭麗君指出,過去社會存在「擁核」與「非核」兩種立場,但未來「能源討論的框架也許要做新的改變」,必須更現實地面對核廢料的處理與核能的安全問題。做為科學議題,對於核科學的未來,所有人都可以樂觀期待,核能可以更安全、沒有核廢料的問題。但現實上核電廠仍必須面臨核廢料的問題。核一核二停止運轉都不是因為執照到期而停止運轉,而是因為燃料棒退不出來、沒有啟動核廢料的儲存措施。核三未來若要延役,也必須先處裡核廢料存放的問題與通過專家的安全審查。
鄭麗君認為,不管擁核或反核,都必須面對核廢料存放的問題、找到解方,才能負責任地使用核能。在核廢料和安全這兩大前提下,大家討論未來是否使用核能,才有現實的基礎。她認為應該回歸理性務實的層面討論問題,然後把所有多元意見在總統召開的委員會中呈現與討論。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