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中關稅戰經貿脫鉤 陸鷹派轟「要大陸的命」:拿台灣祭旗反制美

斥資8億美元買金礦!他押注黃金15年 靠基金再海撈150億

2025報稅系統啟動!快速登入搶先看所得稅 算出你的「省稅大禮包」

智庫:外國因素介入國防決策 將成賴清德政府歷史重擔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和平與安全中心25日上午舉行「2024年國防評估報告」新聞發布會,基金會董事長黃煌雄(左二起)、和平安全中心執行長李喜明、國防部參事劉立倫出席。記者曾原信/攝影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和平與安全中心25日上午舉行「2024年國防評估報告」新聞發布會,基金會董事長黃煌雄(左二起)、和平安全中心執行長李喜明、國防部參事劉立倫出席。記者曾原信/攝影

民間智庫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和平安全中心今(25)日發布「2024國防評估報告」。基金會董事長黃煌雄指出,國軍當前三大新趨勢是「組織增胖、員額增加、預算增多」,但諸如恢復一年期義務役等重大政策,卻充滿外力的投影;前總統蔡英文執政第二任期間,可說是外國因素介入我國防決策管道最多元、聲量最大的階段,這些將成為賴清德政府的歷史重擔。

黃煌雄指出,1990年代以來,國軍歷經10年兵力案、精實案、精進案及精粹案的組織變革,一貫精神便是組織減肥或瘦身,然而隨著海軍岸置飛彈大隊等兵力的擴編,以及「提升後備戰力」新增5個常備新訓守備旅,都從根本上逐漸改變先前的趨勢。國軍今後將很難瘦身,卻有可能增胖。預期幾年之間,國軍的總員額就可能回復到精進案的水平。

黃煌雄說,另一個將被改變的過去廿餘年趨勢,國防預算占中央政府總預算比重持續遞減。隨著國軍組織增胖,員額增加,加上國際政經格局的變化,美中地緣政治的角力,台海風雲日趨嚴峻,成為「全球最危險的地方」,甚至與俄烏戰爭、以阿衝突並列為世界三大風險;自製或向美國採購武器,都有增無減,所需經費自然更多,致使國防預算加上特別預算的總額,不斷增加。

對於「組織增胖、員額增加、預算增多」三大新趨勢變成國防變革新的趨勢,廿餘年來的國防變革基本成為U字型,在蔡英文總統第二屆任期內開始反轉攀升,這是蔡政府留給賴清德政府最嚴肅的國防課題。相較於過去廿年的精簡趨勢,如今的三大新趨勢,就已公開的資訊而言,既缺乏周延的規劃,也未看到法定的決策機制與流程,更遑論有提出任何令人信服的論述。

黃煌雄提到,自己擔任監察委員12年期間,和歷任參謀總長與國防部長,都有深度的訪談與對話。這些主事者都是在法定的機制與流程下,完成其軍事生涯旅程上重要而艱難的決策,而在決策過程上,幾乎完全不受外力的介入與干擾。當前的新趨勢,特別是一年期義務役的實施,在決策過程上,卻充滿外力的投影,不僅包括外國政府,也包括外國國會議員,乃至智庫學者,各種媒體,退休將領,都想發揮對我國國防決策的影響力。蔡英文政府第二任期間,可說是外國因素介入我國國防決策管道最多元、聲量也最大的階段,此一風氣影響所及,必將成為賴清德政府的歷史重擔。

國軍 蔡英文 黃煌雄

延伸閱讀

「拆樑」後跟著罷區域立委 李彥秀揭賴清德「陽謀」

賴清德鳴槍釋憲戰 賴士葆嗆「大家試試」:下會期審預算

賴清德戰到底?蔣萬安重話:別製造對立 轉移缺電等議題

球隊老闆開口了...對釋憲不樂觀 藍委批賴先騙票再打民主內戰

相關新聞

解放軍14艘軍艦擾台 澎湖漁民目擊3艦「列隊」經過澎湖

美國海軍柏克級驅逐艦勞倫斯號23日通過台灣海峽後,昨天傳出有漁民發現3艘解放軍軍艦列隊出現在澎湖周邊海域,與國防部今上午...

漢光41兵推 美退役上將任總長顧問

國軍正在進行漢光四十一號演習兵推,既有台美軍事交流模式有所調整。權威管道證實,這次兵推美方派遣前駐韓聯軍司令陸軍退役四星...

海軍中和艦與大陸漁船台中港外海擦撞 人員無傷

海軍艦隊指揮部今天表示,海軍所屬中和軍艦(LST-232)執行任務期間,於今天凌晨0點38分在台中港外海約45浬(限制水...

美媒:共軍圍台 充分準備

美國華爾街日報廿三日報導,中共解放軍已做好比以往更充分準備,以包圍台灣切斷台灣對外聯繫,迫使其屈服。

替代役備役擴大召集 放寬年限、次數、日數

為因應非常事變或戰時支援需要,內政部和國防部近日修正替代役「演訓召集」相關辦法,必要時得酌增年限、次數與日數,對象不限退...

國防總檢討:陸犯台預警時間縮減

賴清德總統任內「四年期國防總檢討」昨天公布,第一次強調建構「多域拒止、韌性防衛」的作戰整備方向,建構地面、海上、空中、太...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