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外國因素介入國防決策 將成賴清德政府歷史重擔

民間智庫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和平安全中心今(25)日發布「2024國防評估報告」。基金會董事長黃煌雄指出,國軍當前三大新趨勢是「組織增胖、員額增加、預算增多」,但諸如恢復一年期義務役等重大政策,卻充滿外力的投影;前總統蔡英文執政第二任期間,可說是外國因素介入我國防決策管道最多元、聲量最大的階段,這些將成為賴清德政府的歷史重擔。
黃煌雄指出,1990年代以來,國軍歷經10年兵力案、精實案、精進案及精粹案的組織變革,一貫精神便是組織減肥或瘦身,然而隨著海軍岸置飛彈大隊等兵力的擴編,以及「提升後備戰力」新增5個常備新訓守備旅,都從根本上逐漸改變先前的趨勢。國軍今後將很難瘦身,卻有可能增胖。預期幾年之間,國軍的總員額就可能回復到精進案的水平。
黃煌雄說,另一個將被改變的過去廿餘年趨勢,國防預算占中央政府總預算比重持續遞減。隨著國軍組織增胖,員額增加,加上國際政經格局的變化,美中地緣政治的角力,台海風雲日趨嚴峻,成為「全球最危險的地方」,甚至與俄烏戰爭、以阿衝突並列為世界三大風險;自製或向美國採購武器,都有增無減,所需經費自然更多,致使國防預算加上特別預算的總額,不斷增加。
對於「組織增胖、員額增加、預算增多」三大新趨勢變成國防變革新的趨勢,廿餘年來的國防變革基本成為U字型,在蔡英文總統第二屆任期內開始反轉攀升,這是蔡政府留給賴清德政府最嚴肅的國防課題。相較於過去廿年的精簡趨勢,如今的三大新趨勢,就已公開的資訊而言,既缺乏周延的規劃,也未看到法定的決策機制與流程,更遑論有提出任何令人信服的論述。
黃煌雄提到,自己擔任監察委員12年期間,和歷任參謀總長與國防部長,都有深度的訪談與對話。這些主事者都是在法定的機制與流程下,完成其軍事生涯旅程上重要而艱難的決策,而在決策過程上,幾乎完全不受外力的介入與干擾。當前的新趨勢,特別是一年期義務役的實施,在決策過程上,卻充滿外力的投影,不僅包括外國政府,也包括外國國會議員,乃至智庫學者,各種媒體,退休將領,都想發揮對我國國防決策的影響力。蔡英文政府第二任期間,可說是外國因素介入我國國防決策管道最多元、聲量也最大的階段,此一風氣影響所及,必將成為賴清德政府的歷史重擔。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