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是詐騙!國稅局2月寄發補稅單 民眾記得補繳以免挨罰

藍營提調漲稻穀公糧價格 綠營專業稻農議員槓上陳吉仲論戰

藍營提調漲稻穀公糧價格, 引發嘉縣綠營專業稻農議員槓上陳吉仲論戰,圖為一期稻作待收成。記者魯永明/攝影
藍營提調漲稻穀公糧價格, 引發嘉縣綠營專業稻農議員槓上陳吉仲論戰,圖為一期稻作待收成。記者魯永明/攝影

公糧收購價超過10年未調漲,國民黨團日前在立法院會建議調整公糧收購價,由現行每公斤26元提高到34元,該案逕付二讀通過。農業部前部長陳吉仲臉書批評,增加8元收購價等同讓台灣農糧產業回到20幾年前加入WTO的情境,是讓台灣農業發展嚴重倒退的主張。

綠營曾獲十大傑出農民的嘉義縣太保市前市長、現任議員黃榮利,批陳吉仲已下台,還在遙控稻穀公糧價格,妥當嗎?他說,左右市場稻米價格保價收購,10幾年未調升,稻米收成,已屆臨成本邊緣,稻農已嚎遍野,陳吉仲離開農業部,還在干涉糧價,遙控主政者,這要新人如何施展抱負?

黃榮利說,歷任總統,不分藍綠,任期內都有隨物價指數,調高稻米保價收購價格,確保稻農微薄利潤,唯獨蔡總統任內無動於衷,長篇大論政績,哪一樣讓農民有感?

花120億補助冷鏈工廠、花幾十億補助大型農機具,這對農民有實質幫助嗎?農業部職司照顧農民,卻讓小英總統淪為離稻農最遠的總統,稻米生產過剩是事實,但要降低稻米生產面積,不是愚昧的以價制量,應多元輔導轉作,或許,農業部會說:有啊,輔導種植飼料玉米啊。

近幾年,農糧署皆以進口價每公斤8至10元,向農民收購玉米,但每分地成本將近7000元,而每分地收穫量僅500至700公斤,這對農民有誘因嗎?將農民當做塑膠嗎?

太保市目前溫室設施面積,高達300多公頃,若加上有機米專區50幾公頃,可讓公糧收購量下修近400公頃,讓經營溫室青年返鄉400多人,讓太保市農村不再是老人聚落,遇到困境,學習大禹治水,防堵只會事倍功半,要降低產量,從源頭疏導,提供多元作物轉作,並提升稻米品質,誘使國人提升稻米食用量,才是正途,長期以價制量,對稻農太殘忍。

陳吉仲指出,2007至2008年正值總統大選,扁政府調高保價收購價格每公斤2元,稻穀產地價格並沒有回升,反而誘使稻農種更多水稻;2011至2012年馬英九總統要連任,一口氣調高了5元(3元保價+2元烘乾補助),造成一期加二期水稻面積高達28萬公頃,遠超過國內稻米需求的23至24萬公頃面積,造成稻穀產地價格大跌。

陳吉仲表示,全國的稻米總產量只有3成左右繳公糧,調高公糧收購價雖有3成的保價提高,但有7成的市場價格下跌,一來一往稻農的收入可能會下跌,更不用說這會造成更多的公糧庫存、水資源使用更多、政府支出更高等資源浪費情形,在只有23萬公頃的國內需求下,多餘面積所生產的稻作將最後變成飼料米,等同讓台灣農糧產業倒退回到20幾年前加入WTO的情境。

稻米 農民 陳吉仲

延伸閱讀

花蓮定置漁業地震受災逾3800萬 農業部提高救助額度

賴清德本命區開戰!藍綠6月15日台南硬碰硬 龍介仙PK綠青鳥

綠營全台宣講614傅崐萁的後山打頭陣…遭疑藏罷免動機 林右昌這樣說

抵制傅崐萁「報復性不旅遊?」 綠營花蓮黨部籲理性看待

相關新聞

獨/柯爸病情有變化?柯文哲今晚向北所請假直奔新竹戒護探視

民眾黨前黨主席柯文哲因京華城等案被二度收押,據傳柯文哲父親柯承發今晚病情急轉直下,疑似發出病危通知,柯文哲依規定申請戒護...

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今起協商 部會文宣費擬全砍

朝野黨團今起密集協商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藍白黨團鎖定部會文宣費大砍預算。國民黨團提案全數刪除各部會媒體文宣費,數發部...

賴總統勝選周年 在野批賴「承諾全跳票」

賴總統去年一月十三日當選,已滿一周年。在野昨批評,賴勝選當天許下六大承諾全數跳票。國民黨立委李彥秀直指賴總統讓台灣陷入無...

政院: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已報院 代理孕母確定脫鉤

「代理孕母」是否開放合法化,曾是2024大選的重要議題之一,不過衛福部於去年研訂「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時,仍在最後關頭宣...

揭黑熊學院投陸委會255萬標案 羅智強:愛台更愛新台幣

國民黨立委羅智強今日表示,黑熊學院不只領政府補助,還接政府標案,黑熊民防教育協會去年曾投標,陸委會255萬的「國際及兩岸...

大法官人事案連綠委都卡關 7被提名人全軍覆沒

立法院會今天上午進行司法院大法官人事同意權案記名投票表決,司法院正副院長被提名人張文貞、姚立明等7位被提名人全軍覆沒。值...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